【书 名】四时工巧:乡土中国寻美
【作 者】潘鲁生 著
【出版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索书号】J528/3222(2)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二
作者简介
潘鲁生,艺术学博士,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系中国文化名家、“泰山学者”特聘教授。
内容简介
该书作者从事民艺研究三十年,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对汉族乡村和少数民族村寨的一草一木、一坛一罐都有详细的追踪和民俗学考察。全书按四季分类,将乡土中国常见或不常见的农具、布料、瓶罐、窗户等加以描摹和记录,结合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绘制了一幅包含着民俗、民风、民情的民间文化画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民间社会的多姿多彩,以及乡土中国的文化形态、艺术形态和生活形态,为弘扬传统文化、记住中国人共同的乡愁保存了一份充满了美感的田野调查实录。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传统的积淀,理论的建造,文化的创新,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成就了潘鲁生浑然一体的民艺世界。而在他的民艺世界里,这些民间珍品是他与大地文化真挚的定情之信物。”
对于一个民间工作者,民间文化之珍品不是一般意义的藏品,而是民间大地上的精华,是老百姓生活渴望的审美表现,也是历史与文化不可或缺的见证。可是,不是任何人都能看到它们的价值与意义。惟有民间文化的挚爱者,才会见之动心,悉心存惜。故而,几十年里行走在田野中的潘鲁生,一直在关注和拾掇这些将要消泯的文化遗珍。
在他的民艺世界里,这些民间珍品是他与大地文化真挚的定情之信物。
单是他收藏的山东的无所不包的民俗文物,就可以丰满地复原起齐鲁大地传统的生活景象。
对于一位文化学者,都知道民间文化没有文献,也没有理论。通过田野调查,为长久以来自发生长、自生自灭的农耕文化建立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工作。特别是在当代文明的转型中,这项工作具有紧迫性和使命性。为此潘鲁生一边深入于田野调查,一边埋头于案头研究。他是《民艺学》学科理论卓有成就的建设者。他为全国各地民间艺术编著了大量的文档与图典。他还致力于时代性问题研究的理论文章,以推动民间文艺的繁荣与健康的发展。
对于一位艺术家,他的艺术创作也加入到他的民艺世界中来。一方面他将民间的材料与制作方法引入他艺术的构造,给精英作品注入了乡土的亲切;一方面他使用现代语汇把民间传统讲述给年轻的一代,换来了理解与惊喜。他这些出色的作品在传统转化和时代创新方面带给我们以启示。
传统的积淀,理论的建造,文化的创新,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是潘鲁生浑然一体的民艺世界。
这个世界里重要的是他的民间立场。民间的立场就是老百姓的立场,中华文化的立场。所以他一直站在民间、田野、大地中。
只有人在民间、心在民间,他的学术才充满活力;只有深爱民间、心爱民间,他才会不断地呼吁“到民间去!”;只有和自己的人民与文化在一起,才称得上真正的学者。
——冯骥才
养蚕栽棉女纺纱
说起春日,总能令人联想到温婉的江南,似乎这温润娇柔的水乡能配上这韶光淑气,我们不管身处何方,心头总是带有几分对“春风又绿江南岸”“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期许。春日画卷中,映入眼帘的想必还有温婉的江南女子,或许是身着旗袍撑着油纸伞漫步,或许头戴斗笠、身穿蓝印花衫采茶,现在,还有可能是西湖边那些身穿翩翩汉服正用手机自拍、直播的豆蔻少女。现在的社会,文化多元并存,异域的、本土的、传统的、未来的风格并行不悖,各类服饰大家都可以自信地穿着。传统社会的女子身着传统服饰,日常穿着的服饰既要便于劳动,又常凸显出地域风格。江南从春日开始温润多雨,轻便的单衣为实用。在江苏苏州以东,从吴县的斜塘、车坊开始,至昆山巴城、周庄、湘城,围绕阳澄湖、澄湖、吴淞江、娄江两岸,约三百六十平方公里的水乡妇女的主要装扮特征都是:梳头,扎包头巾,穿拼接衫裤、束襡裙,裹卷,脚蹬绣花鞋。这装扮十分引人注目,往往被称作“苏州少数民族”,但实际上都是汉族。这里我们重点来说她们的下裳。
苏南水乡女子服饰的裙分襡裙和襡腰两部分,配合在一起系扎在上衣的外面。襡裙是用三尺六寸宽的两片布,相互交错叠压各六寸的幕面,在腰部两侧折细裥一百至一百一十个,将一尺五寸的布缩为四寸,俗称“顺风吊栀子褶”,然后与二寸宽的裙腰相连,做成一尺五寸长的短裙,腰的两端钉两根花布缝制的长腰带,系扎时在腰间绕一周后,在腰后挽结,其带下垂至腿弯。不要说农家服饰只讲究耐用舒适而不追求美感,其实女人的裙装颜色是随季节而变化的,裙子的颜色似乎是女人对自然时节的悉心感应,也仿佛是女人对有限时空的无限遐想。春秋装的裙色俏而艳,随春风和盛开的花儿一同迎风招展;夏装的裙色淡布薄,用白夏布或黑绸做成,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一抹清凉;冬装的布料质地厚实、色彩较深,恰与冬天凛冽素淡的景色相衬。腰头是束在裙外面的小围裙,由两种颜色的布分三块拼接而成,一般长一尺二寸,腰头两边还有两块穿腰,长六寸,宽二寸,由数层布制成,平整挺括。穿腰上一般绣满精美的花纹,是水乡服饰中重要的装饰部位。穿腰还有不可替代的实用功能。水乡劳作多为弯腰劳动,穿腰可以避免长时间弯腰的风寒侵袭,同时也使得腰部有支撑、易于发力。这漂亮小巧的穿腰其实就是一块暗藏的护腰,它温暖柔软,始终如一地保护着腰部,增加着腰部的承受能力。穿腰的两端再与彩色绒线编制的“蛇头带”相连,又为服饰平添了几分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