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国民性
【作 者】李冬木 著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C955.2/4024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二
作者简介
李冬木,吉林长春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复旦大学客座教授,吉林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文学与中日近现代文学关系。主要著作有《鲁迅精神史探源:进化与国民》(2019)、《鲁迅精神史探源:个人·狂人·国民性》(2019)等。译著有《鲁迅救亡之梦的去向——从恶魔派诗人论到〈狂人日记〉》(2015)、《国民性十论》(2020)等。
内容简介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留日学生译介和著述的活跃,“国民性”(nationality)也被引入汉语之中,从而成为现今中文里的“国民性”(guó mín xìng)一词。本书聚焦“国民性”这一汉字词语,对该词语的生成和传播过程以及现状进行了语汇史和思想史的双重考察,在厘清“国民性”(nationality)这一概念历史的前提下,具体考察了“国民性”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问题意识和使用状况,并从词源入手,查明了其从英语到日语的概念确立和作为一个词语的演变过程,揭示其如何进入汉语并且转换为延续至今的一个词语乃至思想意识。
“国民性”(Nationality)问题意识及其话语,在东亚肇始于明治日本,并在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日俄战争(1904—1905)两场战争期间,伴随着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高涨,衍生并固定为今日之所见汉字形态的“国民性”(kokuminsei)一词。几乎在同一时期,伴随着中国留日学生译介和著述的活跃,该词也被引入到汉语中来,从而成为现今中文里的“国民性”(ɡuómínxìnɡ)一词。该词在20世纪中国“国民性”话语建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既是本书的概述,也是结论。那么,这个结论是怎么获得的呢?这是本书所要讲述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