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5G+网络空间安全
【作 者】刘红杰, 刘银龙 主编
【出版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TN915.08/0224
【阅览室】花津校区自然科学阅览室
作者简介
刘红杰
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工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博识创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获美国贝尔实验室杰出工程师终身荣誉,北京市密云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工信部重大科技专项突出贡献人员奖,中国无线电大会“融合创新·无线赋能”杰出贡献奖,中国无线电大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任工信部规划司工业领域项目评审专家,中国通信学会创新驱动委员会、无线电安全与技术委员会、信息通信测试技术委员会委员。主编主审专著5本,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刘银龙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北京建筑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引进优秀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系统安全、网络安全评测、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等领域的研发工作,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科院先导专项、企业横向课题等10余项,发表SCI/EI论文3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0项(已授权13项),出版专著2本。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中国通信学会5G+行业应用培训指导用书”之一,针对5G给网络空间安全带来的变化和挑战,结合5G应用展开讨论。全书共6章,分别对什么是5G、5G网络的核心技术、新基建体系下的网络空间安全需求、5G背景下的安全策略、基于5G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技术、5G新生态下的安全问题等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讲解。
本书可作为5G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普型读物,供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系统、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的学生阅读,也可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本书期望达到“深入”5G之道普及原理知识,“浅出”5G案例指导实际工作的目的,使读者在5G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收获。
前言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移动数据流量呈指数级增长。为了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通信需求,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生。5G作为实现万物泛在互联、人机深度交互、智能引领变革的新型基础设施,其应用场景从移动互联网拓展到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医疗健康等多个领域。5G极大地加快了数据的传输速度,显著提升了信息的交换效率。然而,“每枚硬币都有两面”,5G造福社会和人民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网络空间安全风险。
在5G不断发展的背景之下,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物联网呈现新的态势,同时也带来更多的安全问题。如何在享受5G发展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保障新型网络空间安全,成为当下国内外研究的重点。5G背景下的网络空间安全风险可能是多维度和多场景的。首先,5G网络自身可能带来核心技术安全性以及系统架构安全性的风险,因此研究5G网络自身的安全体系架构成为5G 网络空间安全的首要任务。其次,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层面都会受到5G网络的影响,因此在各个层面上进行5G 网络空间安全防护也同等重要。后,5G时代是“万物互联”以及多应用场景的时代,各个行业应用5G之后的安全风险,将在包括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行业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在内的5G产业生态下产生叠加,因此5G行业新形态下的安全保障也值得关注。
本书共分为6章,内容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涵盖了5G背景下的网络空间安全问题以及安全保障建议。
第1章回顾了历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历程,介绍了5G的新特性。通过列举多项5G在垂直行业中的应用,进一步分析了5G对推动社会发展的意义。后,参考科学研究前沿,展望了后5G时代的发展方向。
第2章介绍了5G网络的核心技术,包括5G的网络架构、软件定义网络(SDN)、网络切片、边缘计算技术和网络能力开放等,为本书后面的章节提供了基础性的知识。
第3章介绍了新基建体系下的网络空间安全需求。新基建是一个与传统基建相对的概念。本章首先介绍了新基建的范畴,使读者对新基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其次介绍了5G和新基建的关系以及5G时代各个维度的网络空间问题;后介绍了在国家、社会、企业以及个人层面下的网络空间安全需求。
第4章介绍了5G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安全问题与安全策略。5G的发展催生各个行业呈现新形态,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也在5G的发展下呈现新的态势,同时也带来更多新的安全风险。本章旨在让读者了解5G发展对互联网技术以及行业安全问题的影响,加深读者对5G网络空间安全的理解。
第5章介绍了基于5G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技术,包括电磁信息空间的安全保障,以及基于人脸识别、姿态监控和社交关系等各个维度下的安全保障。同时,为了加强读者对虚拟网络空间安全的认知,介绍了智能舆情预警和工业物联网下的黑客攻击以及病毒传播防控。
第6章以5G 车联网、5G 智能电网和5G 智慧城市为例,介绍了5G应用于垂直行业时产生的具体安全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安全发展建议。
本书是面向行业用户、侧重专业领域的培训教材,也可作为5G与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科普型读物,供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系统、网络空间安全等专业的学生阅读,还可作为信息科学领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通过本书的介绍,读者能够了解5G及其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并认识到网络空间安全对实际生活的影响,进而培养对5G以及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兴趣,为进一步从事通信与网络空间安全相关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本书的编者均为通信、信息安全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来自通信技术企业、运营商、高等院校及研究机构,对5G及网络空间安全行业的发展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与洞察。本书的第1章和第2章由刘红杰、洪卫军编写,第3章和第4章由刘银龙、刘海涛编写,第5章和第6章由耿立茹、李婷、梁杰编写。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众多专家的无私帮助和支持。本书初稿完成后,程新洲、王兰平等同志进行了认真的审阅校对,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本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国内外著名通信及安全企业的技术手册,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5G发展迅速,其带来的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下安全领域的热门研究方向之一。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与谬误之处,还请读者指正,我们将不胜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