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千字文探源


【书 名】千字文探源

【作 者】万献初,郭帅华     

【出版者】中华书局

【索书号】H194.1/1043

阅览室花津校区社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万献初,教授,博士生导师,《辞源》第三版分主编,《中华大典·音韵分典》副主编。常年从事古代汉语、《说文》学、音韵学、音义学、国学元典、古文献学的教学科研工作。所授“说文解字”为国家视频公开课和慕课课程,所授“音韵学”为武汉大学精品课程,其“《说文解字》讲读、音韵学”等被拍成“超星学术视频”在网络上广泛流传。曾出版专著《<说文>字系与上古社会》《<说文>学导论》《说文解字十二讲》等。

郭帅华,字诚敬,号弘文、朴斋。文字学学者。师从武汉大学万献初教授,研习小学。2015年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文字学专题报告。所讲文字学系列课程在网上传播广泛,普受好评。

内容简介

《千字文》原名《次韵王羲之书千字》,是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的韵文,周兴嗣奉梁武帝之命编撰。它既是启蒙识字教材,又是习书法的范本,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影响广远的蒙学经典,还被翻译为日文、英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等,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其基本目的是识字。要读懂蒙学经典,学会并使用通用汉字,必须了解文字的构形理据。《千字文探源》共分四个板块:带拼音的原文、现代汉语译文、对原文的串讲、解字,而重点是解析《千字文》1000字的构字理据及其意义系统,涉及约500个构字部件的形体分析。可适应中小学语文课程和社会上相关爱好者的识字解字需要。因此,《千字文探源》实际上是学习通用汉字的基础教材。

《千字文》是一部南梁皇家识字教材。当时的皇帝命人从王羲之的作品中选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来教皇家子弟识字、习书法。但这样识字杂乱难记,于是皇帝就命大臣周兴嗣把这一千个字编成通俗易懂的韵文。才思绝妙的周兴嗣一夜白头,第二天就呈上了《千字文》这部启蒙识字的经典教材,也得到了皇帝丰厚的奖赏。《千字文》之前,中国也出现过一-些启蒙识字课本,但早期的启蒙课本内容系统性都不太强。而《千字文》不仅句句押韵朗朗上口,更重要的是里面有情节,有故事,有历史,有人物。三皇五帝,三坟五典,三山五岳,三跪九拜,一千个字里凝练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灿烂历史。后世的蒙学经典《三字经》《百家姓》等,无不受到《千字文》的重大影响。

字不仅是记录文化的主要工具,同时每一个汉字的字形构造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正是有赖于汉字而传承数千年至今。汉字,不愧是中华乃至世界文化的瑰宝!

比如“文字”的“字”,在古文字里看起来像一个小孩子在屋子里,它的本义就是妇人在屋里“生子”。独体字在古代被叫做“文”,“文”和“文”组合形成了合体的“字”,就像妇人生子一样。生则必养,养则必教,所以“字”还有抚养、教育等等意思。一个“字”中,蕴含着多少文化密码!

学好《千字文》,只能读出句子、能讲出意思还不够。只有真正理解了其中每个汉字的结构理据,真正弄明白每个字不同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才算是挖掘出了这部千年蒙学经典最重要的价值。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