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明清丝路贸易与对外开放

 预审:朱东妹   

 

【书  名】明清丝路贸易与对外开放  

  【作 者】赵崔莉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F752.9/4424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赵崔莉,女,1975年生,安徽濉溪人。历史学博,副教授。主要从事女性史、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年和2002年先后在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获历史学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思政教研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近年来,参与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很好成果”一等奖。著作有《清代皖江圩区社会经济透视》《中国对外开放史》、《开放视域下的中国地缘环境新态势》。在《清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安徽史学》等期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


内容简介


    明清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在国际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贸易制度创新的时期,其贸易政策的演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多元,贸易途径的多方面,在学术界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书稿为第一部系统研究明清对外贸易史的学术专著。书稿在充分吸收了当今国内外学术界成果基础上,以大量精确的史料,大视野、多角度拓展了明清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史”的内涵外延,极大程度上丰富和深化了以往的研究范围。对学术界中流行的许多传统观点提出了异议,在历史学、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学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系统研究地明清对外贸易史的途径、对外交往的渠道。


    序


    赵崔莉博的《明清丝路贸易与对外开放》的鸿篇大作即将出版,正逢“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之际。年来,“一带一路”已经实现从愿景到行动,从蓝图变现实,学术界的研究也基本完成顶层设计的探讨,进以风险和挑战为主的研究新阶段。对于古代丝绸之路,曾有“源于秦汉,盛于唐宋,变于明清”之说。赵崔莉博士正是选择丝绸之路“变于明清”这一特殊阶段而开研究的,这一视角的研究对当今推进“一带一路”的风险与挑战研究提供极为重要的参考,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无论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均与中国的对外开放和中困的崛起形影相随。“一带一路”无疑是一个跨越时空的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甚至早于张骞“凿空西域”,至少可以追踪到“蜀身毒道”的通。就“丝绸之路”一词而言,无疑是一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历史符号,同也是沿线各和地区数千年来不断交往的历史见证。即使“丝绸之路”一,也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围》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概念。2014年,中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的东段:长安一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一带一路”融通古今、连接中外,承载着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


    “丝绸之路”见证了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但并没有引领中华帝国融近代化潮流。世界近代化潮流兴起之时,正是我国明清封建社会大变革的重要历史时期。明朝有过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颁布过禁海令,允许朝贡贸易,而对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满清王朝为了打击反清复明的活动,不仅继续实施禁海令,而且推行闭奖锁国政策。但是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不可能做到绝对的闭关锁国,明清两个朝代均出现过禁海与开海,反反复复。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