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牛津艺用人体解剖百科

 预审:朱东妹   

 

【书  名】牛津艺用人体解剖百科

【作 者】斯蒂芬·罗杰斯·佩克  

【出版者】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索书号】J064/2740

阅览室社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斯蒂芬·罗杰斯·佩克就读于锡拉丘兹大学艺术学院,在那里又参加了医学院解剖课程的学习。他曾做过医学图解画家,后来又在巴黎朱利安学院研究壁画。在担任了3年的定制肖像画家后,佩克成为锡拉丘兹大学艺术学院的素描讲师,后来转到帕森斯设计学院和普拉蒂学院讲授艺术人体解剖课程。


内容简介


    英国牛津大学出版以来畅销65年,美国亚马逊五星艺术教程,被时间认证的经典。


    科学,严谨,深入细节,海量图例解析人体结构的每一个知识点。


    适合需要学习和提升人体绘画能力的艺术学生和艺术工作者。


    这本书不涉及素描的基础技巧知识,而是一本供学习人体结构的人群使用的手册,它将以科学的视角、严谨的解析告诉你人体的每一个部分是什么样的。骨骼的棱角、肌肉的纤维、皮脂组合的形状、血管延伸的脉络……是这些不可忽视的部分组成了比例有致的人体,而掌握正确的人体结构正是学会绘画人体的根基。


    本书作者史蒂芬·罗杰斯·佩克以客观的解剖学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人体的分寸之美,骨骼、肌肉、人体表面将在不同的章节中一一展开。此外,他对人体体型的不同类型,从出生到老年的解剖,不同人种的特点,不同面部表情的差异也有全面的解析。这些特色使得本书自面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本集权威性、细致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无人超越的指南手册。


    “佩克成功地做到了让解剖学‘自我解说’,你翻开书就会发现这一点……全书遵循科学的编排,并用数百幅逼真的三维图示加以解说。”

    ——《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


    “艺术家和艺术学生们一定会珍爱这本书,并将其纳入他们的参考书收藏之中。”

    ——《威尔逊图书馆通报》(Wilson Library bulletin)


    序言


    长期以来人体形态的塑造一直是对艺术家创造能力的挑战。那种无法抗拒的传达能力,使得它成为形象表现中最富魅力的一类。它无所不在的表现力,是那样激发人们的想象,以至于人体本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表现主题。因此,很自然地,艺术家们要研究人体结构,以便更好地表现它。然而,进入这个解剖空间并不总是很容易,也并非总能让艺术家们获益。人体结构的种种情况需要解说,否则艺术家们就会迷失在解剖学的迷宫之中。我觉得这好比将结构设计与外观设计结合起来,前者需要了解,后者需要感知,而这也正是艺用人体解剖的本质。这样,艺用人体解剖就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展现人体各部分结构,二是对各部分结构融为一体的感知表现。


    本书不是一本关于绘画的文集,它不涉及绘画技能和风格的培养;它也不涉及人体素描的那些基础知识——线条、形状、动作等等,尽管那些东西非常重要,但不属于一本解剖著作的范围。本书是一本供学生使用的手册,这些学生感觉有必要探讨和记住人体的结构。


    一开始就会有一个问题出现:一个艺术家在人体解剖方面必须精通到什么程度?尽管起始阶段的学生肯定会问这样的问题,我还是觉得难以回答。一个人的艺术创造是个性的展现。掌握解剖学,不是一种职业的要求,而是对一个人艺术观念的要求。这本书是对人体结构的浓缩,并且用艺术家的语言来解说。从这点看,初学者似乎应该从学习力所能及的东西出发,在行进的路上抛弃那些看来对他无用的东西。不过,对于充满热情的学生来说,我有一个提醒:解剖学很复杂,它那种极端的复杂性相当迷人,但也有可能让人对它产生不切实际的评估,不要认为必须对骨头和肌肉了如指掌,并不惜一切代价要做到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人体是它各个部分的总和,但这个说法是既有帮助又有妨碍。如果我们只关注部分而忽略了整体,这个说法起的就是妨碍作用。一开始,学生的确得弄准确,但别忘了单纯的准确并无多大益处,最终的目的是要画得令人信服。他对人体结构要达到这样一种精通——再用不着依靠肉眼观察的准确或模特的耐心。他将得心应手地支配人体形式和外形,他的创作不再靠解剖图集而是靠他自己来证明。我相信,正是那些对解剖学的超越,才使得一幅幅作品具有个性,富有感染力。


    我希望读者在这本书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观点。我努力让读者通过这本书去透彻了解一种精巧的结构,对这种结构的深入了解,会提高我们表现自己周围世界的能力。


    斯蒂芬·罗杰斯·佩克

    1951年1月1日于纽约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