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编剧的自修课:解读美国电影剧作
【作 者】梅峰 著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索书号】I712.073/4827
【阅览室】社科一阅览室
作者简介
梅峰,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研究领域:外国电影史。主要编剧作品《紫蝴蝶》(文学策划)、《颐和园》(与娄烨、耐安合作)、《春风沉醉的夜晚》和《浮城谜事》等。导演处女作为根据老舍同名小说改编的《不成问题的问题》。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理论到实务的剧作研究专著。作者梅峰老师具有深厚的理论背景,多年来既在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从事教学研究,又投身编剧创作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作品如下):
《春风沉醉的夜晚》(编剧)
——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佳编剧
《浮城谜事》(联合编剧)
——荣获亚洲电影大奖佳编剧、提名台湾电影金马奖佳原创剧本
《颐和园》(联合编剧)
——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紫蝴蝶》(文学策划)
——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6年自编自导、改编自老舍小说的处女作《不成问题的问题》
——入围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台湾电影金马奖佳改编剧本
全面解读美国电影剧作的因袭传统与当下突破,探讨西部片与神经喜剧的发展历程与类型特色
深入审视编导合一型电影大师比利·怀尔德、希区柯克、查利·考夫曼等人的创作过程与个人偏好,思考“作者论”的理论范畴
拉片式解读《心灵捕手》《美国美人》等奥斯卡佳原创剧本及其创作背后的故事
本书从理论出发对美国电影剧作进行研究,借用电影学者的经典观点及视角,深入梳理电影叙事的历史与机制,如“吸引力”与“惊诧美学”的缘起与应用,“神经喜剧”与“西部片”的创作模式变迁。书中还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了“作者型”大师个案、奥斯卡获奖剧本,帮助读者理解与吸收美国剧作体系的优秀养分,借此探索适合本土文化特色的创作。
第7章 希区柯克和他的编剧们:作者论与改编权威
作为一位悬念惊悚片大师、好莱坞导演的典范,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获得了无数的赞誉。虽然几乎希区柯克所有的电影剧本都是从他人作品改编的,但是他以独有的喜好与风格让自己成为影片的主要创作者。比如,众所周知,希区柯克非常厌恶把《罪与罚》这类经典小说当作他影片的创作来源,也并非始终忠于单一的作者并与之合作。他钟情于希区柯克式的惊悚类型,并且把它当作自己的标志。尽管希区柯克从来不会轻易与任何一个人分享电影带来的名分,但是他依旧把与编剧的合作看得非常重要:
我认为拍电影最有趣的部分就是与编剧们闷在一个小办公室里讨论影片的故事线,确定最终把什么东西放到银幕上来。与其他导演很大的不同是,我不会让编剧自己闭门造车,或者仅仅遵循我的诠释去写剧本。我会融入他们,让他们参与到整部影片的走向当中来。在我这里,他们不仅仅是笔杆子,而且是整部电影创作的一部分。
在剧本真正开始创作之前,希区柯克与他的编剧们会针对故事夜以继日讨论很久,有的时候甚至长达几个星期,这种情况非常普遍。显然,他非常享受与编剧们的合作。他把编剧们看作搭档,而不仅仅是类似于摄影师、美工或者演员等技术人员。这就像比尔·克伦(Bill Krohn)说的那样:“希区柯克无时无刻不把自己展现成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会预先设计好电影的每一个镜头,还戏称当剧本真正完成以后他就丧失了乐趣。真正的拍摄才是最无趣的。”
一旦希区柯克找到一个可以与他相处融洽的编剧,他就会尽心尽力地维持这种协作关系。艾利奥特·斯坦纳德(Eliot Stannard)曾参与了希区柯克早期九部默片的创作工作(1925—1929),之后又追随他从盖恩斯伯勒公司(Gainsborough)到了英国国际影业公司(British International),并合作了影片《指环》等其他三部作品。查尔斯·贝内在为希区柯克的影片《讹诈》(Blackmail,1929)提供了故事原型后,继续与之合作了五部英国影片与一部美国影片《海外特派员》。尽管20世纪四十年代期间,希区柯克与各大制片厂之间持续不断的纠纷阻碍了他与任何一位编辑建立更为良好的关系,但这种情况到他成为独立制片人后立即得到了改变。他雇佣了休姆·克罗宁(Hume Cronyn)改编了影片《夺魂索》与《摩羯星座下》(又译为《历劫佳人》)。他还聘请了安格斯·马克菲尔(Angus MacPhail)担任他的故事编剧。这位曾经在三十年代就与希区柯克在英国高蒙公司(Gaumont British)共事过的编剧帮助他完成了一系列影片:《一路顺风》(Bon Voyage,1944)、《马达加斯加历险记》(Aventure malgache,1944)、《爱德华大夫》、《知道太多的人》(又译为《擒凶记》)、《被冤枉的人》(又译为《伸冤记》)和《眩晕》(又译为《迷魂记》)。约翰·迈克尔·海耶斯(John Michael Hayes)是与希区柯克合作过的编剧当中最高产的一位,他的作品有《后窗》、《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1955)、《怪尸案》(The Trouble with Harry,1955)和《知道太多的人》。在拍摄完《眩晕》与《西北偏北》两部影片之后,希区柯克又聘请了萨缪尔·泰勒(Samuel A. Taylor)和恩斯特·雷曼(Ernest Lehman)两位首席编剧合作了影片《黄宝石》(Topaz,1969)与《家庭阴谋》(Family Plot,1976)。然而,如此众多的合作案例也呈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如电影的改编过程、改编者的地位、电影作者身份的归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