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断舍离

【书  名】断舍离

【作 者】山下英子    吴倩  

【出版者】海南出版社

【索书号】TS976.3/2214

阅览室自然阅览室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山下英子 译者:吴倩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大学期间开始学习瑜伽,并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2000年起,以杂物管理咨询师的身份在日本各地举行“断舍离”讲座,引起日本NHK、TBS、东京电视台、《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媒体竞相采访,令断舍离讲座成为社会流行话题,掀起了一轮又一轮“全民断舍离”的热潮,参加讲座的学员也日益增多。


    除本书外,作者还著有《欢迎来到断舍离的世界》、《断舍离减肥法》、《新.生活术俯瞰力》等畅销作品。


内容简介


    《断舍离》是近年来风靡日本和台湾地区的一种利用收拾家里的杂物来整理內心的废物,让人生舒适的行动技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通过学习和实践断舍离,人们将重新审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思考的将是“我需不需要”和“现在需不需要”,并通过这种思考训练逐渐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最终令生活环境和内心环境都焕然一新。


    断舍离的智慧是,对于一切不需要、不适合、不愉快的人和事物,都应该果断地断然离舍。


    身心灵作家张德芬倾情作序推荐,断舍离创始人山下英子首部正式授权简体中文版作品,完美阐释断舍离精神和断舍离的实践法。


    一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全民参与断舍离,“断舍离”一词迅速成为当年日本年度词汇。


    横扫日本、台湾各大畅销书榜第1名,持续热销长销,出版三年,系列累计销量突破80万册。


    对台湾偶像剧女王林依晨影响至深的一本书,宫崎骏父子携手吉卜力工作室推出动画《来自虞美人之坡》诠释断舍离精神。


    身边的杂物越堆越多,却怎么都丢不掉,因为“舍不得”、“好可惜”;


    不断地买新东西,怎么都停不了手,因为“万一没有……”、“总有一天会用到”;


    想把屋子收拾干净却迟迟不肯行动,因为收拾“很麻烦”、“费时间”;


    ……


    人生的种种苦恼,总混杂在我们对物品的执着中,作者山下英子通过参透瑜伽“断行、舍行、离行”的人生哲学,并由此获得灵感,创造出了一套通过日常的家居整理改善心灵环境的“断舍离”整理术。其中,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断舍离非常简单,只需要以自己而不是物品为主角,去思考什么东西最适合现在的自己。只要是不符合这两个标准的东西,就立即淘汰或是送人。


    通过实践断舍离,人们将清空环境,清空杂念,过简单清爽的生活,享受自由舒适的人生!


    每次当你注意到自己在负面思考的时候,要能够“断”。断的能力在于“观”,如果你可以观察到自己的负面思考,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如果能不理会自己的负面思考,还是乐观、正面地去处理事情,这样的人就能成功地断去让他不幸福的思考模式。

    ——著名身心灵作家 张德芬


    刚读了两章就忍不住动手行动起来了!只以现在的自己为中心,不考虑其它多余的事物,思路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

    ——读者 Annie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大一部分东西都是我们不需要的,甚至完全可以说是垃圾和废物,但我们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去处理它们,习惯了,麻痹了,溺死其中而不自知,只是觉得生活像死水一般毫无生气。断舍离有如一道神光,照亮四周的环境,让你清楚意识到你的现状,让你恢复勇气,立即行动,做出改变,重新找回生活的活力。

    ——读者 千语千寻


    断舍离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的居住环境,就连意识都在思考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改变了。现在,我能放下那些不需要背负着的思想包袱,轻松愉悦地生活了!

    ——读者 惠子


    前言


    什么是断舍离


    初次见面,欢迎进入断舍离的世界。我是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杂物管理咨询师?这到底是什么样的工作呢?大家一定很纳闷吧,毕竟自称杂物管理咨询师的人,全世界也只有我一人而已。


    所谓杂物,就是英文的“clutter”,也就是指没用的破烂儿。


    我的工作是建议、协助客户重新审视堆满了整个住所的物品,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对如今的自己已然“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最后,住所收拾干净了,客户也能顺便与自己内心中的垃圾说再见了。没错,帮助人们清理住所及内心的没用的破烂儿和垃圾,为在这些破烂儿中苦苦挣扎、烦恼不已的人们做咨询,这就是我的工作。


    接着要说说这本书的名字--断舍离。我想,这恐怕是一个对大家还很陌生的词。断舍离,duan she li,请各位试着张开嘴,读出它的发音。这三个字很有冲击力,读起来铿锵有力。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儿,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


    总而言之,断舍离就是通过收拾自己居住的空间,让自己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因此,要采取的行动是--

    “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性”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


    到今天,我已经以断舍离为主题做了近八年的讲座,亲眼所见的令人生出现加速度变化的学员也已经不计其数了。他们所做的,看起来只不过是一个劲儿地扔掉东西而已,然而断舍离的不可思议之处,就在于它会带来行为的改观,有时候甚至会让人生出现重大转折。换工作、辞职、迁居、搬家、结婚、离婚、再婚……这简直就像是打开了盖子,把不知不觉间封存起来的内在力量释放出来了一样;也像是制造出一个契机,让每个人都能够回归原本的人生态度;还像是点燃了可以让人的生命炽热燃烧的导火线,也就是像扣下扳机似的……这就是断舍离的有趣之处。


    我与断舍离的相遇是在差不多20年前,契机是当时我在高野山的寺庙借宿,看到了修行僧非常爱惜地使用着生活必需品,以及把每个角落都仔仔细细打扫干净的整洁舒畅的日常空间。这与并非日常生活的宾馆里的舒适感不同,是非常清爽的。当时,杂志和电视上正在盛行收纳术,非得把堆到满出来的东西仔细地分类、整理、收纳,否则就没办法收拾屋子--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想来,我们的生活是在不停地做加法。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走上街,到处都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物品。然而无论是物理上还是精神上,我们是不是连“让自己混乱的东西”都背上身了呢?近距离观察高野山的生活,让我发现了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


    与之相联系的是我过去在瑜伽教室学到的“断行”、“舍行”和“离行”。这是为了斩断欲望、脱离执念的修行哲学。这种哲学能不能用在聚焦于人与物的关系的行动上呢?通过这样思考,我想出的语言就是“断舍离”。结果,原本并不擅长整理的我,现在却以断舍离这种减法解决法开设讲座,为大家提供整理的指南。人生真是很不可思议。


    我们的生活就是由日常生活中平凡琐碎的家务事构成的。因此,想要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清爽的环境,神圣的空间,不就是重复做这些家务吗?不需要闭上眼睛,也不需要静静打坐,只要坦然面对物品,也就是坦然面对自己。整理房间也就是整理自己。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了心灵的变化。只要有所行动,心灵就会跟上脚步。可以说,断舍离就是一种动禅。


    那么,断舍离具体要采取哪些过程呢?请允许我将通常在讲座上说的话浓缩地记在这里。虽然说是过程,可其实只要了解了思考模式,就会开始领悟,接下来就是自动启动程序了,大家就会迫不及待地非常想要进行断舍离。虽然“收拾”这个词会让人感到有责任感,有点沉重,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逃避,可很多人却觉得“如果是断舍离的话我就能做到!”。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这毕竟是要将被掩埋的自己重新拯救出来的工作。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断舍离,通过断舍离过上悠闲舒适的生活。如果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变得只有必需的物品,并且能够顺利地流通到最必要的场合,那又会怎样?可以说,那就能够促进生活的代谢和循环!


    这种自诩的废话暂且放到一边。我希望大家能够神奇般地对断舍离上瘾,能够了解自己,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加速良性的变化!


    来吧,我们一起,Let's 断舍离!


    后记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个永远都难抹去的画面。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在某个电视报道节目里看到了一位库尔德族少年的身影。这位少年住在难民营的帐篷里,身上穿着的短袖衫是来自日本的救援物资,是一件旧衣服。不过这件短袖衫,竟然是小学生的运动服,胸口上还缝着写有姓名、班级、学校的标志。


    我震惊极了。已经穿得这么旧的运动服,居然也能成为救援物资提供给难民营。我自己在不久前才刚刚处理了一件羊毛上衣,比起库尔德族少年穿着的这件运动服,我的羊毛衫无论是从品相上还是从材质上来比都好了不知道多少倍。不仅如此,在我的整理柜里还躺着好几件穿都没穿过,甚至早都忘了它们的存在的毛衣呢!


    让我更加震惊的是,这位生活在严寒下的帐篷里的少年,是满怀着感激之情地穿着那件破旧的运动服的。这让我的心里充满了愧疚的心情和难以名状的愤怒。


    自己的身边充斥着那么多能用却根本不用的东西,多到根本就用不过来,可在那个只能从电视上一窥究竟的世界里,人们还面临着窘迫的生活,面临着物资的严重匮乏。


    在我所居住的日本,人们想的是怎么能更有效率地收纳物品,极其推崇整理收纳术:而在远方的世界里,很多地方根本与收纳术完全无缘,甚至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物品来收纳。


    无论是居住空间和整个生活都被数量庞大的、多到塞不下的物品压垮,整个人生都在为没法收拾屋子而烦恼的状态,还是因为物资严重短缺而令生活难以维持下去的状态,都是当今世界不该出现的。既然如此,生活在物质充裕的环境下的我们,有没有什么可以做的呢?就是这种想法,促使我联想到了断舍离的基础——与物品的相处方式。


    物品要用才有价值—是为断。


    要意识到物品的数量和质量,要斩断用不完的物品、多余物品的流通。


    物品在此时、当下。应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是为舍。


    即便是以前用过的东西,如果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就不该怀着“说不定将来还有一天能用得上”的心情,随随便便地保存、保管、收纳它,而是让它们去到此时此刻最需要它们的地方,要有意识地不断把物品送出去,“舍弃”掉。


    物品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美感——是为离。


    不断地重复拷问物品,也拷问自己的“断”与“舍”,挑选出与当下的自己最相称的物品。经过精挑细选筛选出的少量物品,能够各得其所,物品仿佛是回归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一般的离开。


    如果能够构建这样的生活方式,人生会变得多么轻松愉快啊!除此之外,断舍离也是穿插在生活与职场里的自我探索的过程,是和物品交朋友、为自己打造出周围全都是友好的战友的空间、为自己奉上这样的空间的工作。一旦开始施行断舍离,自己和自己的关系就能慢慢融洽起来,就能不断提升自我肯定感。要知道,并不是只有在看不见的世界里、在精神世界里才可以做自我探索,那些其实只不过是通过在肉眼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而得来的附赠品。


    通过整理肉眼看得见的环境,同时也整理自己,这就是人生该有的状态。


    自己的心情变得愉悦,与自己一同居住的家人也变得愉悦起来。这种愉悦的心情,如果能拓展到每个地区、整个社会、整个世界甚至是整个地球,又会怎样呢?


    或许是因为断舍离这三个字的原因,在当初刚刚开设讲座的时候,确实如同这三个字一般,我几乎是孤军奋战,而随着讲座次数的增加,学员们的笑容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可能性,断舍离的伙伴也越来越多了。接着,我甚至得到了连想都没想过的出书的机会。现在,我终于感受到了梦想变成现实的喜悦。我想,这些喜悦与满满的感激,必须得还给每一位学员才行。断舍离这种方法绝对不是我一个人独创出来的,而是以各位学员的不计其数的体验为基础,渐渐统合、体系化而得来的。


    其中,我要特别感谢的是,以强大的厚爱支持我的心理治疗家川畑信子女士,以天生的行动力直接促成了出版机缘的全息反射按摩师市野沙织女士,以及本书的编辑关阳子女士。关女士不断诚恳真挚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清晰明了。拜她所赐,我自己能够再次以不同的观点,多角度地重新审视断舍离。


    非常感谢。


    为此次机缘,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九年十二月吉日

    山下英子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