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现代教育技术


【书 名】现代教育技术

【作 者】杨宁 著    

【出版者】高等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G40-057/4730

阅览室赭山校区阅览室

内容简介

《现代教育技术》是高等院校教师教育公共课“现代教育技术”的配套教材,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教育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的有关要求为依据,将教育技术应用原理方法、技术实践与案例资源有机融合,旨在提升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共分三篇:理论认知篇、技术实践篇、案例资源篇。理论认知篇从技术与教育、技术与学习、技术与教学、技术与评价四个角度切入,分五个主题分别介绍了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标准、数字时代的学习者与学习技术、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与反馈。技术实践篇以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的全过程为线索,介绍数字化资源获取、处理、整合、发布,微课录制以及教学评价工具应用。案例资源篇对应理论认知篇中技术支持的授导型教学和技术支持的探究型教学,提供三种课堂类别的教学案例,分别是交互电子白板与1:1电子书包环境下的授导型教学设计案例、翻转课堂与学习任务单设计案例、网络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型教学设计案例。

《现代教育技术》通过二维码关联了丰富的微课、案例等资源,

同时,《现代教育技术》编写团队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开设了“现代教育技术”在线课程,为教材使用者提供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学习体验。

《现代教育技术》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相关专业的公共课教材,也可以作为教育技术专业师生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参考资料。


前言

我国正处于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阶段,促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广泛、深入地应用,并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会一蹴而就,它以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为基础,以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为前提。换句话说,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资源已具备的前提下,如果没有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就没有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是否应用、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决定了教育信息化能否助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为此,“现代教育技术”被列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是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之一,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同等重要。

当今,“现代教育技术”已不再是一门孤立的、游离于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之外的课程,“现代教育技术”无论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与评价方法都与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有着巨大差异,重建一门适应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和教师个体专业提升的课程并非易事。自2008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依托“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项目,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做了一系列研究与实践工作。2010年,本书主编杨宁老师获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一般课题“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立项,随后在教育技术学核心期刊《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和《中国远程教育》上发表了系列论文,研究成果还以学术会议报告、专题和论文发表等形式向全国教育技术同行推广。2015年出版的《职前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研究:目标层次、培养路径与课程策略》和2019年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为有效教学而使用技术》是研究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结晶,是本书编者坚持近十年对高等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建设与发展的教学改革研究成果。

本书依托以上研究成果,从技术与教育、技术与学习、技术与教学、技术与评价四个维度剖析技术在教育、学习、教学和评价中的作用与价值及其一般应用过程与方法,并以学习活动、学习材料、操作活动和案例贯穿理论认知篇、技术实践篇与案例资源篇。理论认知篇共有五个主题,主题一“教育信息化与教师标准”,围绕技术与教育相互促进的历史,讨论信息化教育的环境,以及教师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应作出的回应。主题二“数字时代的学习者与学习技术”,带领教师认识他们即将面对的学习者和培养目标,并从技术在人类学习中发挥的作用讨论教师应如何看待技术。主题三和主题四分别讨论“交互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从案例切入,让教师认识到教学环境的特点,以及在该环境下如何开展教学设计与实施。主题五对“技术支持的学习评价与反馈”的方法、工具及发展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技术实践篇以教学演示文稿、微课视频和学习评价为线索,整合了多媒体素材加工,PowerPoint高级技巧,Camtasia Studio基本应用,Excel、SPSS基本操作等;从教学问题出发,以利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视角展开对软件操作技能的示范,并通过二维码关联微课视频、操作录屏、教学设计方案等资源。案例资源篇从语言学科、数学学科、自然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科等类别,分别列举了授导型教学、翻转课堂、探究型教学的教学设计方案。本书的学习活动设计和学习成果展示是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设汁,因此我们建议师生在使用本书时,以理论认知篇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展示”为线索组织教学,贯穿理论认知、技术实践和案例资源学习。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