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

  

【书  名】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

【作 者】肖林 著

【出版者】格致出版社

【索书号】F752.851/9044(2)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肖林,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党组书记,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金融管理学博士,经济学与金融学博士生导师。受聘为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和特聘教授。兼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院院长,上海市经济学会副会长,《科学发展》杂志主编,《上海经济年鉴》主编等。

历任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曾在国务院研究室作为起草组成员,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文件起草。

主要研究领域为金融与资产管理、宏观经济分析与公共政策、战略管理。主持研究百余项重大决策咨询课题,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融资管理与风险价值》、《金融战略与财经论衡》、《资本化与财富创造》、《政府经济学》、《国家试验》等十余部。

2014年荣获“2013·经济学人年度中国十大著名经济学家”称号;领导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智库影响力评价体系中,位居“中国党政军智库系统影响力”第4名。

 

内容简介

 

《国家试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设计》(增订版)是对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改革试点经验最权威的总结阐述,也是自贸区相关知识点最官方的解读,更是迈向自贸区2.0时代 指导性的路径设计。

 

作者肖林长期从事政府经济工作,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作为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构思到申报、从制度设计到后续运行评估中都全程介入并参与决策的专家之一,肖林在自贸试验区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很权威的研究成果。本书是关于自贸试验区的真正手权威之作,在自贸区步入2.0时代、各地自贸区战略规划如火如荼展开之际,本书是政界、学术界、实业界读者必读之书。

 

本书全面阐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一个国家试验平台,承载着贸易监管制度创新、投资管理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政府管理制度创新等一系列制度创新的试验与示范,包括: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投资权益保护机制;服务业领域开放,探索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管理制度、监管模式和法律规范;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探索人民币国际化路径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国家金融经济全面深化改革、更高层次开放的试验区和测试平台;形成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本书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研究,为自贸试验区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可辐射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模式提供了政策框架和理论支撑;同时,作者依据对全球治理新格局、新趋势的预判,提出中国自由贸易区整体战略思路,以及自贸试验区服务“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路径,更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主动开放战略提供了前瞻性的理论探索和指导性的政策建议。

 

书中的核心内容为作者主持完成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该项研究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九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一等奖。

 

书中还以附录形式选录了50条自贸区相关知识解读、主流媒体关于自贸试验区的报道,以及包括上海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深改方案》、粤津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最新版四区共用《负面清单》在内的重要文件全文和相关权威解读,为读者深入了解、理解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意义及相关政策,提供了很好的全方位解读。

 

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中央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具有全局意义的国家战略和国家试验。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个基点上,改革的力量再次聚合。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就是要主动顺应全球化经济治理新格局,打造我国面向世界、深耕亚太的战略载体;就是要先行试验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新标准,积累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双边、多边、区域合作的新经验,为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开展相关谈判提供实证样本和参考依据,进而为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制定提供有力支撑;就是要形成全国开放新格局中的先行试点,在接轨国际的制度规则、法律规范、政府管理、运作模式等方面率先探索实践,为我国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可供借鉴的“制度试验池”和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就是要主动承担全国开放战略的先行引领使命,为我国推动更高层次的、与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开放创造经验、积累经验,引领全国开放升级。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承载着贸易监管创新、投资管理创新、金融服务创新、离岸功能创新、政府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制度创新的试验与示范。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和投资权益保护机制;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探索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管理制度和相关法律规范;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国家金融经济全面深度开放的试验区和压力测试平台,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模式。自贸试验区的建设,需要开展一系列前瞻研究和创新突破,需要不断深入探索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这是我们开展这一重大研究课题的重要依据和目的所在。

 

本书基于我国适应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的战略要求,结合全球贸易投资格局及规则标准体系新变化,全面系统研究设计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框架。同时,按照建设具有国际水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目标,比较研究国际成熟自由贸易园区及自由港都市的制度规则,提出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标杆。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金融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税收制度、离岸贸易和离岸金融制度、政府制度改革,以及自贸试验区服务“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自贸试验区与上海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机制提出总体框架、战略思路和实施路径。

 

    2013年9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20153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充分肯定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一年多来取得的积极进展,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及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自贸区在全国范围内继续布点和在上海不断扩容,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继续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在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率先挖掘改革潜力,破解改革难题,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