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贼巢:美国金融史上最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
【作 者】詹姆斯·B·斯图尔特 著
【出版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索书号】F837.129/4262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詹姆斯·B·斯图尔特,资深记者、小说家,对美国商业、法律和政治上的重大事件进行了细致考察。因对1987年股市崩溃和内幕交易丑闻的出色报道而荣获普利策奖。畅销作品还有《瞎眼》和《血腥运动》。
现为《纽约客》特约记者,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金融界和政治界人物的文章,生动刻画了当代权力精英的野心、手腕和内心的道德冲突与考验。在他的笔下,复杂的问题和事件变得条理清晰、通俗易懂。被《旧金山调查者》称为“记者的楷模”。
内容简介
迈克尔·米尔肯被誉为“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和1989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才走出了这次金融灾难的影响,而直到现在,日本经济仍旧在“失去的20年”中挣扎。
美国知名记者詹姆斯·斯图尔特,根据数年采访和调查所获材料,生动刻画了权力精英的野心、手段和贪婪;真实还原了这次阻断世界经济发展的金融灾难。这本书既是真相大白的历史,又是跌宕起伏的传奇——一幅关于利益、贪欲和人性的浮世绘,一部警示所有投资者、金融机构和监管方的启示录。
本书与《摩根财团》《门口的野蛮人》《说谎者的扑克牌》等书,一同被《福布斯》评为“影响力前20大的商业书”;同时成为了《财富》杂志推荐的“商业必读书”,是极少数能同时入选两个推荐榜单的商业巨著。出版20年来经久不衰,一直被视为金融犯罪类别的第一读本。
不少人因为看了这本书而把金融业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选择,或者坚决放弃了任何金融投资,一生远离金融圈。
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金融犯罪猖獗,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让少数人迅速成为巨富,却使大量无辜的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破产.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B·斯图尔特根据历时数年采访和调查所获的详细材料,将所有事实整理成一部引人入胜的长篇纪实报道,描绘出一幅关于人性,浮华和罕见罪行的浓墨重彩画。
在金融界里,华尔街永远都是智慧、勇气、财富和地位的象征,投资银行的分析师们似乎也成了财富的创造者和拥有者,无数个制造业公司在他们的主宰之下合并或者分拆,要么成为业界的巨型航母,要么消失得无影无踪。金钱就这样在华尔街往来奔流,西装革履和鸡尾酒会也成为华尔街生活的主旋律。
在这浮华和有如明星的生活的背后,却往往不似那般令人羡慕。人性的贪婪和道德的沦丧开始蠢蠢欲动,在达到财富、名望和权势的顶峰后,明星般的生活同样会破灭。谁能眼见金钱和名望而心若止水?谁能在这场贪婪之战中洁身自好?疯狂的时代之中,市场仍能保持理性公正吗?在没有血腥的罪行中是不是就没有受害者?华尔街此时此刻仍是智慧、勇气、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还是已经堕落为盗贼的巢穴?
这就是詹姆斯·B·斯图尔特的《贼巢》这本纪实性小说对80年代美国股市崩溃和丑闻中每时每刻上演着的故事的描绘。这本书是基于他对此进行的连续四年的报道而得以完成。
《贼巢》一书揭露了华尔街的“四大金刚”——迈克尔·米尔肯、伊凡·布斯基、马丁·西格尔和丹尼斯·利文——利用内幕信息、大量负债、恐吓威胁以及欺骗伎俩在金融市场翻云覆雨,违约操作数十亿美元的交易,使大量无辜的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破产,最终走上了犯罪的不归路。
从该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格尔是哈佛商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寻求一种丰富多彩和具有刺激性的生活是他的人生梦想。在当时,只有投资银行能够帮助他实现这一梦想,于是他来到基德尔和皮博迪投资公司,很快在兼并收购业务上崭露头角,成为公司的希望之星。伊凡·布斯基是华尔街最有名的套利人,他的套利公司创办于1975年,到1981年,他的资产已经达到9000万美元,实力最强时入仓能力达30亿美元,一个电话就足以使几乎任何公司胆战心惊。
1981年,布斯基要求西格尔提供内幕信息。1982年,本迪克公司出价15亿美元对军火商马利塔公司发起恶意兼并,西格尔受到马利塔公司之聘组织应对。他把消息提前告诉了布斯基,布斯基大量买进马利塔公司的股票,赚了12万美元。当年年底,西格尔向布斯基索要了15万美元红利。之后,布斯基利用西格尔的内幕消息赚的钱超过1亿美元。与西格尔相比,利文显得像个庸才,但是对奢华生活的向往使他无孔不入。他在瑞士莱屋银行用假名开立了个人账户,用于内幕交易。在他的利诱下,他以前的同事弗雷雷公司的威尔基斯加入了他的“信息圈”。他们在电话中用暗语告诉对方自己公司正在进行的收购业务,从而提前购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