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流动的斯文:合肥张家记事
【作 者】王道 著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820.9/1038
内容简介
张充和在接受香港《镜报》记者采访时曾说过:“过去是重男轻女,现在是重女轻男了。女的很容易出名。我的几个弟弟都学有所长,老大宗和是教授;老二寅和是《申报》记者;老三定和是作曲家;老四宇和是植物学家;老五寰和继承父业,教育家;老七宁和是乐团著名指挥。没见他们出什么影响大的新闻。”可见,除了我们熟知的张家四姐妹外,张家六兄弟的文化渊源很有必要继续挖下去。
苏州沧浪亭有一副对联,非常有名:“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这是一副集句联,上联出于欧阳修的《沧浪亭》,下联选自苏舜饮的《过苏州》。联中点到了沧浪亭的核心:水。
在沧浪亭明道堂还有一副对联:“泉石憩名贤,伴具区(指太湖)烟水,林屋云峦,独向尘寰留胜迹;簿书逢假日,更解带乱耘,停车问俗,岂徒觞咏事清游。”这是同治十二年(1873),清朝巡抚张树声重修沧浪亭时所题,其中也提到一个“水”字。
一百多年后,大洋彼岸的耶鲁学者张充和回到苏州的家,游览沧浪亭,对视文徵明像,临走时脚步不禁停在了门口的水轩上,那里有一块石碑《重建沧浪亭记》,撰碑人张树声正是张充和的曾祖。
不远处的苏州九如巷三号有一口古井,古井的院后就是张充和父亲创办的乐益女中旧址,这古井之水滋润着一大家子,还孕育出一本世界最小最美的家庭杂志《水》。编辑人员正是张家四姐妹和六兄弟。他们全部来自合肥,他们家乡的圩堡也都是临水而建,这既是为了防御外界,也是出于生活需要。
来来往往,百年时光,张家人穿过宅院的护城河,穿过历史重地淝水,顺水而下,顶盔掼甲,战马嘶吼,杀到江南;再到居功从仕,施政一地,造福一方;到张家后人承接殷实家产,再次顺水而下,落户江南,卖田办学,育人荫后,贯穿其中的,始终是一条涓涓水流。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张家的文化说到底就是“水”的文化,那一脉流动百年的,不是别的,就是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