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大唐孔雀:薛涛和文青的中唐
【作 者】寇研 著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K825.6/3011
内容简介
《大唐孔雀——薛涛和文青的中唐》讲述了唐代女诗人薛涛的一生。
薛涛年少丧父,为生活所迫,应召入幕府,被编入乐籍。此后她用了几十年,通过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才重新摆脱这种低等的身份,成为一个受男性尊重的女性文人,这在有唐一代是不多见的。
书中描写了薛涛和几位唐代男性,如韦皋、武元衡、李德裕、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密切交往,其中既有权倾朝野的节度使、宰相,也有大诗人。作者以一个文艺女性的内心去体贴千年前的薛涛和她经历的人,并用鲜明流丽的笔致呈现出来,让我们和薛涛的世界相遇。
作者竭力还原薛涛所处的历史境遇,在历史和文学两个视角中让她从诗的背面转过身来,变得立体。同时作者也以一个文艺女性的内心去体贴千年前的薛涛和她经历的人,并用鲜明流丽的笔致呈现出来,让我们和薛涛的世界相遇。
薛涛,16岁被西川最高行政长官韦皋召入幕府,侍酒赋诗,因为触怒长官、时局的动荡,两次被罚边充作营伎,既而被释、脱籍,以及与元稹发生的那场面目狰狞的爱情。薛涛前半生的际遇,可说与很多才女没有两样,才貌双全,经历坎坷,遇人不淑,爱情无望。
但薛涛人生最耀眼的篇章是在她30岁以后。她侨居浣花溪畔,制笺、写诗,既是节度使幕府酒宴的常客,也是众多文人雅集争相宴请的贵宾。韦皋时期,众多文人的诗歌意象中,都将薛涛与韦皋豢养的孔雀相提并论,一句话,在西川节度使幕府这个男性精英的集结地,男人们想要薛涛扮演的就是孔雀一样的角色:开开屏、卖卖萌。但薛涛在默然的坚守中,悄然反转了这一角色,实现了从幕府交际花到幕僚的转型。
从薛涛流传下来的那些社交场合的应酬诗歌,无论是献给节度使大人的颂扬之诗,还是幕僚、诗友间的唱和,永远无媚态、无雌气,不卑不亢。从16岁到52岁,薛涛长住成都,一生经历六代皇帝,十一任西川节度使,赢得了武元衡、李德裕、段文昌等众多节度使的尊重。所以,她在晚年获得了为筹边楼这栋充满雄性色彩的军事建筑写诗的资格;所以,当她去世,段文昌为她亲题碑名:“唐女校书薛洪度墓”;所以,张篷舟先生为薛涛的一生做这样的总结:“故历届蜀镇欲悉前人治蜀筹边故事,以涛为可咨询之人,期亦见重于时之一因”。
与薛涛齐名的唐朝女诗人,还有李冶、鱼玄机,但唯有薛涛收获了人生的圆满,书里写道:“李冶、鱼玄机的一生,都如闲云野鹤,脱略、风流、我行我素,她们以飞蛾扑火的速度,迅速成为传奇。但只有活得足够久,才能看清人生的脉络,来去、始终、起笔、收笔,历历在目。在暴力面前,李冶、鱼玄机均没有还手之力,终生混迹幕府的薛涛,比两人,都多出一份对时代的洞察力。”
是的,和鱼玄机们、萧红们相比,薛涛似乎少了些情趣,少了些孩子气,而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我们似乎也更喜欢才女的作,多情、痴情、敏感、幽怨、柔弱,过度沉溺于自我,而那些像薛涛一样的才女,她们以才自拔,在每一个人生转折点拼劲全力去掌控自己的命运,好像显得太有主见,太有行动力,太不作,太不文艺。
从这点讲,不像萧红这类充满怀旧情调的才女,在气质上,薛涛更接近李香兰们,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才女。她们的日子不是用来作的,而是用来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