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 名】小零钱 大问题
【作 者】托马斯·J.萨金特 著,沈国华 译
【出版者】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F821.9/4482
内容简介
如今,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都在使用一张关于硬币与纸币供给和定价的“标准处方”。一国政府的货币当局决定货币的相对价格,而公众则决定货币的数量。货币当局通过提供按照固定兑换率无限量兑换不同面值的通货和硬币的服务(例如,美国政府随时准备接受1枚25美分的硬币兑换5枚5美分的镍币),来确定不同面值货币的相对价格。货币当局一手控制商品和服务综合指数,一手确定纸币和硬币发行总量(“基础货币供应量”),但并不决定货币的面值构成。公众通过拿硬币和纸币与政府兑换来决定基础货币的面值构成。今天,所有不同面值的硬币和纸币都是“名目货币”:它们之所以具有价值,不是因为含有制作它们的纸张或金属,而是因为它们能被用来换取商品。
这个确定不同面值硬币和纸币相对价格和数量的标准处方,已经很好地发挥了个多世纪的作用。然而,在1850年之前的几百年里,另外一些不那么可靠的规则调节着硬币的面值结构。政府并不提供按固定价格把一种面值的硬币兑换成另种面值硬币的服务,而是由市场确定这些兑换价格,并且是以一种令货币当局烦恼的方式。在几个世纪里,货币当局和商人们都抱怨不同面值硬币的数量和相对价格常常发生令人讨厌的波动。
在19世纪中叶最终采纳现代标准处方之前,货币政策专家已经为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的奋斗,从而为现代法定货币制度以及此前的金本位制奠定了基础。
《小零钱 大问题》内容有作为阿罗—德布罗模型拥护者的中世纪法学家、中世纪一般原则的构建、多种货币和多种面值、一个公法范畴的问题:确定造币税率、限制条件、例外和发现、小零钱这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等。
本书论述了当今各国央行用以管理本国硬币和纸币供给的原则起源,探索并提示了很多关于更加广泛的货币和财政历史问题,以及大多数专家认为应该是货币政策一般治理原则起源的秘密。
本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货币史书,可作为货币史研究的范本。本书适于对货币史感兴趣的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