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线的魔力:全球最震撼人心的风格插画

 

               【书  名】线的魔力:全球最震撼人心的风格插画

               【作 者】光诸 编著

                 【出版者】中国青年出版社

                 【索书号】J238.5/9034

 

 

内容简介

  

本插画集收录了当今国内外主要以线条进行创作表现手法的艺术家近二百幅作品,包括北邦、李晴、张灿等11位知名中国插画家,和亚历克斯·柯纳辛、熊泽未来等14位外国艺术家。开篇介绍了线体艺术的历史背景与发展,以及诸多相关艺术家的成就与贡献。后为25位艺术家的作品赏析,并附有个人简介和访谈。问题主要关于使用线条进行创作的初衷、灵感的起源、喜爱的艺术家、创作的技巧以及时间等。每位艺术家大约甄选5-10幅作品;对于细节较多的作品,还采取局部细节放大的形式,以丰富内容编排的效果。

 

线的传奇从历史的迷雾中显现,缓慢而又坚定。最古老的艺术品之一——已经有上万年历史的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受伤的野牛》,以其生动的线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元前2000年前后的古埃及人,在坟墓里画人、神、鸟、鱼、鳄鱼和植物,绘画的线条非常美丽。公元前500年前后,能够根据解剖学知识做出结构准确的雕塑的古希腊人,也曾在陶器上画出美丽的线条。到了中世纪,僧侣和传教士们把每一本手抄的《福音书》都做成艺术品,可称得上是线条的盛装游行。此外不要忘记伟大的东方艺术家——中国古代的艺术家是运用线条表现动作的高手,著名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就是典型的例子。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兴起,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放弃塑造刻板的神圣形象,试图表现事物写实的样子。线条艺术不仅没有枯萎,反而逐渐兴起了一种全新的,甚至更复杂的线的艺术——凹版画,包括雕版和蚀刻版画。这种技术源自德国,可以比手抄法更快捷地复制图书,能更满足被科学和新发现打开的眼睛。为了能让凹版画更好地表现,艺术家应当让版上的线条排列得更加清晰整洁,这样可以消除墨水的随机流动,从而杜绝纸面上形成难看墨点的隐患。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最好的办法是成为使用线条的高手,于是我们看到了阿尔布雷特 丢勒(Albrecht Dürer)、古斯塔夫 多雷(Gustave Doré)和乔凡尼 巴蒂斯塔 皮拉内西(Giovanni Battista Piranesi)的杰作。凹版画和印刷联系紧密,所以随着平版印刷术和丝网印刷术的出现,艺术家可以用更自然的方式创作版画,凹版画也渐渐衰落。但线条的艺术消失了吗?没有,完全没有。正相反,随着人们对印刷品的需求不断飙升,插画的黄金时代来临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出现的新艺术运动中,无数生动和优雅的线条在诸如奥博利 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阿尔丰斯 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乔治 德弗尔(Georges de Feure)和亚瑟 拉克姆(Arthur Rackham)等画家的笔下产生。但好时代不能永存,一种崭新的技术——摄影机登上了历史舞台,这是当时记录与传达影像最便捷的工具,看起来会终结其他一切视觉艺术。但是手工制作的艺术作品生存了下来,线的艺术继续生长,甚至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繁茂。


  大众媒体的爆炸——书籍、报纸、杂志、广播,让讲故事和听故事的激情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要高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特别灵巧地讲故事的艺术形式——漫画艺术由此应运而生。从乔治 赫里曼(George Herriman)到斯坦 李(Stan Lee)和鸟山明(Akira Toriyama),擅长讲故事的线条画让粉丝们痴迷,同时造就了诸如墨比斯(Moebius)、乔夫 达洛(Geof Darrow)那样的使用线条的狂徒。线条的艺术正像一只凤凰,不断地在历史的火焰和灰烬中重生。当你认为某种线条艺术生长的土壤已近干涸,另一种线条艺术则会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发芽。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