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鸟类的秘密生活


【书 名】鸟类的秘密生活

【作 者】(美)罗杰·J. 莱德勒 蒋一婷, 冯仁人译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Q959.7/4424

阅览室花津校区自然科学阅览室


作者简介

(美)罗杰·莱德尔,美国加州大学生物学教授,著名的科普作家,著有七本与生态学、科学教育和鸟类学相关的图书,长期担任政府机构、学校及BBC、美国国家地理、美国公共广播电台、加拿大国家电视台、吉利斯世界纪录等公共机构的高级顾问。

蒋一婷,本书的第一译者,任教于辽宁大学生命科学院。于巴黎萨克雷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获博士学位。致力于鸟类学研究,研究方向为行为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

冯仁人,本书的第二译者,口笔译员,从事翻译工作,主要涉及鸟类行为学、生态保护相关研究和生物学科普著作。

内容简介

罗杰·莱德勒既有渊博的鸟类学知识和丰富的野外观鸟经验,也是讲故事的高手。他在书中展现了2亿年的漫长自然选择所导致的鸟类演化轨迹,描述了鸟类为了生存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觅食、飞行、迁徙、繁衍、交流与竞争、应对天气变化、抵御天敌等),解析了鸟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和行为上常见或罕见的变化,以及它们独特的生存策略,同时也在环境史的视野中写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重大影响给鸟类生存所带来的新隐患。

我们每天都能看到鸟飞,听到鸟叫,但鸟类的生活细节却是绝大多数人不知道的秘密。真的,我们不知道,为了能活下来,一代代地活下来,鸟儿们花费了多么巨大的努力。鸟生不易,《鸟类的秘密生活》是对鸟类努力演化以求在地球上繁衍生息的大揭秘和最高礼赞。英文版出版后颇获好评,被誉为是“当代博物学写作的典范”(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语),可作为观鸟爱好者人手一本的宝书。


前言:鸟生不易

望一眼窗外、散散步、钓个鱼、看段视频,在很多情况下你都能看到野生鸟类。鸟总在愉快地啁啾,在树叶间刮擦,快速地换枝栖息,攀爬树干,不动一根羽毛就能在空中翱翔,给人一种干什么都很幸福的印象。好像它们活得很轻松。鸟常被赋予文化含义,如鸽子象征和平,蓝鸲代表幸福,知更鸟预报春天,这更加深了“鸟活得无忧无虑”这一误解。其实,鸟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面临着艰难的挑战,只是我们没看到而已。

在野外实地长时间观察鸟类飞行、喂食、休憩、筑巢时,我总为它们在暴雪中觅食、与巨浪搏斗、在狂风中飞行的身影动容。我总在想,环境这样恶劣,它们究竟是如何破壳、生长、成年,并随后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鸟类永远有干不完的事:它们得发动感官觅食、迁徙、应对天气变化、躲避捕食者、彼此竞争、对抗外来物种,并且要克服无数困难。本书介绍的是鸟类的官能、对自然的适应,以及先天拥有的和后天加以利用的行为。只有在生理、解剖、行为上颇为优化的鸟才能战胜挑战,完成繁育后代这一重要的任务。

野生鸟类的死亡率和寿命很难精确统计,但我们知道大概的趋势。美国东南部的白眼莺雀只有一半能从越冬地迁徙回繁殖地;绒啄木鸟不迁徙,常年生活在北美地区,但每年只有36% 能存活下来。鸣禽成鸟的年成活率在40%~60%,而这些成鸟的雏鸟只有大约10%能成功孵化并活到次年发育成熟。所以一只鸣禽能长到两岁是二十分之一的奇迹。鸟要应对的危险太多,所以寿命不长。体型大的鸟死亡率相对低一些,但日常也要应对危险。人是年纪越大越接近死亡,决定鸟寿命的却不是年纪;它们不是慢慢衰老,大部分鸟类发育成熟以后,一生都充满危险,随时可能毙命,不分老幼。疾病和伤口都是致命的,所以在野外很少能观察到生病或受伤的鸟,能看到的都是活蹦乱跳的。

鸟类经历了2 亿年的演化,已经变得十分灵活机敏。可如今它们要面临的挑战却不仅限于自然选择,更有人类加诸其身的新困难。人类一出现就很快影响了鸟类。早期的人类以鸟为食。后来,农业生产侵占了鸟类栖息地,但也无意中给它们提供了食物。随着文明发展,鸟的羽、喙、骨成为人的饰品。再后来,人类学会了驯养鸟,获取肉和蛋。枪出现以后猎鸟更容易了。人类文明越发展,鸟类的栖息地越小。1900年的《雷斯法》(the Lacey Act)是美国头个野生动植物保护法,在此之前,对各类野生动植物的大规模破坏十分常见,商业猎鸟获取肉和羽毛也不受限制。1918年的《候鸟协定法》(the Migratory Bird Treaty Act)进一步为候鸟提供了保护。这些法令在北美产生了巨大影响,但是北美以外的鸟类栖息地或迁徙地缺乏对鸟类的保护和重视。现今世界上有10000多种鸟,其中约1400种濒临灭绝。

人类在鸟类原本的栖息地建起城市、公路、高楼,架起输电塔、电线、微波天线,竖起风力发电机、路灯,还养了几百万只猫。虽然鸟类生病不是因人而起,但生存环境的变化使病原传播得更快了。加利福尼亚州莫哈维沙漠(the Mojave Desert)里有一个太阳能发电站,日光在此强烈聚集,一旦鸟不小心飞过,立刻会被焚化。为了适应环境,鸟类演化出许多惊人又独特的能力,但还远远跟不上世界的变化。比如它们对透明的窗户、路灯、高楼、电塔,以及不计其数的猫仍然束手无策。气候变化已经影响了候鸟迁徙规律,但更长远的影响仍未知。

本书以鸟类学为基础,介绍了鸟类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生理和行为上常见或罕见的变化;并浅析了鸟类日常面临的挑战和生存策略。鸟类能看见紫外线,不通过视觉和触觉就能觅食,能不停歇地飞数千英里,能快速飞越茂密的丛林而不撞上树枝,能用嗅觉导航,能经受各种恶劣的天气,能与栖息在同一个系统的其他鸟共享资源,在城市里定居后能改变鸣声。这些只是它们无数惊人行为中的一部分。仅仅为了活到明天,鸟类就不得不拼命适应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的地球环境。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