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理论与实践

 

【书  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理论与实践  

【作 者】张乃明 等著

【出版者】化学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X53/1216

阅览室自然阅览室

 

作者简介

张乃明:云南农业大学教授,曾任资环学院院长,现任研究生处处长,长期从事农业环境保护教学科研工作、主持科研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19部,获的省部级科技奖励20多项。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形成过程、健康风险和修复技术及案例分析,以期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全书共分九章,主要介绍了土壤重金属的性质、来源与危害;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与环境容量;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包括形态特征、迁移转化规律和长期累积的危害与健康风险;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五类修复技术措施的概念特点、技术原理与方法、修复技术实际应用示范工程案例分析等。

本书可供从事土壤污染控制及修复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阅,也可供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重金属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环境污染物质,土壤是大气、水和农业生产等各种重金属污染来源的归宿。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累积危害的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难度很大。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也日趋严峻,污染面积在扩大、污染程度在加剧,这其中重金属是主要的污染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造成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终将对整个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可以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当前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这对污染土壤修复的理论与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书共分9章,第1章为绪论,第2章主要介绍重金属的性质与污染来源;第3章论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环境容量以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判别与评价;第4章介绍重金属进入土壤中的行为与危害。从第5章到第9章分别论述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五类修复技术措施的概念、技术原理、修复应用实例。

序言

重金属是最常见的一类环境污染物质,土壤是大气、水和农业生产等各种重金属污染来源的最终归宿。由于土壤是固、液、气三相共存极为复杂的体系,因此土壤环境污染不像大气与水体污染那样容易被人们发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隐蔽性、累积危害的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决定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项十分艰巨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实际上土壤重金属污染涉及工业、农业、人类的生产与生活许多方面,一方面重金属从矿石采掘开始,直到成为工业品或成品中的组分,在各个阶段都可能扩散进入土壤;另一方面农业利用污水灌溉、施用化学肥料、城市垃圾、污泥和农药等生产活动也增加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污染负荷。

土壤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典型事例最早可追溯到130多年前发生在日本足尾铜矿山的公害事件,那里由于铜矿山废水排入农田使土壤中铜含量高达200mg/kg,不仅造成水稻严重减产,而且最终使矿山周围农田变为不毛之地。进入20世纪50~60年代,相继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八大公害事件”,其中发生在日本的“骨痛病”和“水俣病”公害事件就是土壤受到重金属镉和汞污染的两个典型代表。公害事件的痛苦经历有力地推动了人们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不断探索,目前有关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已成为当代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领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也日趋严峻,污染面积在扩大、污染程度在加剧,这其中重金属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1亩≈666.7m2,下同),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107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造成重金属在农作物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而且直接影响到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对整个生态安全构成威胁。可以说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成为我国当前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健康。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性的土壤污染调查工作;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通过了《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2013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发文部署我国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2016年5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式颁布实施,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但与国家需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与防治的科技支撑还比较薄弱,成熟的修复技术还比较缺乏,在此背景下我们萌生了编著一本系统介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原理方法与应用案例专著的想法,并有幸得到华夏英才基金的资助和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大力支持。

本书共分九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主要介绍土壤重金属的性质、来源与危害;第三章论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与环境容量;第四章介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行为。从第五章到第九章分别论述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联合修复等五类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措施的概念、技术原理、修复应用实例。本书由张乃明教授提出编著提纲并进行统稿定稿,各章的编写分工如下:第一章由张乃明、包立、秦太峰执笔,第二章由包立执笔,第三章由张乃明、段永蕙执笔,第四章由张乃明、段永蕙执笔,第五章由包立执笔,第六章由史静、康日峰执笔,第七章由王宏镔执笔,第八章由夏运生执笔,第九章由夏运生、包立、张乃明、康宏宇执笔。

在本书的构思与申报阶段先后得到云南省委统战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魏复盛院士和南京农业大学潘根兴教授的指导与帮助,特别是魏复盛院士还在百忙之中亲自为本书作序,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书的出版恰逢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希望本书能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与实务指导。

由于作者学识水平所限,书中不足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与同行指正。

 

张乃明

2016年7月于春城昆明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