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昆虫分类学
【作 者】蔡邦华 著 蔡晓明,黄复生 修订
【出版者】化学工业出版社
【索书号】Q969/4452
【阅览室】中校区理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蔡邦华,浙江大学、北京大学,院士,教授,博导(1902~1983)蔡邦华院士是我国知名的昆虫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1955年学部委员(院士)。他是我国昆虫生态学奠基人之一,在昆虫分类学上,发现了150余个新种属,涉及等翅目、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和同翅目五个目。蔡邦华院士是一、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早年留学日本、德国。曾执教于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
1.蔡邦华院士为我国昆虫学研究做出突出贡献:他一生情怀祖国,主张把科学研究与经济建设和生产结合,并身体力行,长期研究螟虫、蚜虫、松毛虫和白蚁等严重危害农林业害虫,取得杰出成果。工作中开展昆虫分类学研究,增添了150个新种及一些新属、新亚属、新种团和新亚种。撰写学术论文140多篇和《昆虫分类学》、《中国经济昆虫志》等多部著作,令世人瞩目。
2.蔡邦华院士是我国森林昆虫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20世纪50年代,森林虫害猖獗危害,蔡邦华积极开展林业害虫综合防治工作,积极组织全国森林昆虫学的学科建设,从收集我国森林昆虫标本入手,撰写《林虫防治手册》、《中国森林害虫图志》等,培训全国林虫人才。以身作则到全国各大林区实地考察,取得了一手资料,极大地控制松毛虫、小蠹等危害。发表有关论文数十篇。在对白蚁的深入研究中弄清了我国长江堤防上的主要种类和防治对策。全国已知百余种白蚁中,近半数是蔡邦华等命名的新种。
3.通过国家各种科技平台,宣讲害虫综合防治。长期担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科学技术规划委员会农业组委员等职。广泛联系群众,联系实际,通过多种平台积极宣讲少用农药、采用综合防治农林害虫策略,倡导保卫生态平衡。通过各种平台推行了生态文明。
4.《昆虫分类学》著作是蔡邦华一生心血的结晶,蔡邦华年轻时就喜爱昆虫,锲而不舍,一生从事于昆虫学研究,立志撰写《昆虫分类学》立足于世界昆虫分类学先进行列。旧中国科技落后,昆虫分类学基础薄弱,据估计中国昆虫种类由外国人命名的约占95%,由中国人自己命名的约占5%。而中国还有约85%以上昆虫属于未知数。每见到用各国不同文字的昆虫分类学,而没有一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著作时,蔡邦华院士内心深受刺激。为此,蔡邦华肩负重任、不畏艰辛、克服无数困难,完成此书,书中每一篇都含有他的心血。
内容简介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全面阐明了昆虫分类学的理论、原则、法规和方法,并按亲缘关系对35个目的种类、分布、生物学、生态学及其在亲缘分类的位置以及各目昆虫外部形态、内部解剖特征、生活史等进行了说明,其中包含与经济有关的种类或我国特有的昆虫种类等。在目下又分亚目、总科、科、亚科、属、种等阶元相应的多层次检索表,特别是属、种以下近缘种的区别等。《昆虫分类学》(修订版)主要取材于中国产又具经济意义的昆虫物种,涉及有害昆虫防治和有益昆虫的利用,凸显中国本土特色。本书出版上、中、下册分别出版于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是我国一部较为完整的昆虫分类学著作。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一经面世,受到广泛重视。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和复旦大学五所高校合编的昆虫学教材中就积极采用蔡氏昆虫分类系统,并引用有关图表和资料等。该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被公认为是国内昆虫分类权威性的著作之一。该书修订版的出版对我国农业、林业、医学和环保等生产、科研和教育部门均具有重要理论和生产实践的意义。《昆虫分类学》(修订版)可供昆虫研究相关科研人员,以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环境保护相关专业、医学相关专业、农林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前言
《昆虫分类学》是蔡邦华院士编撰的关于我国昆虫分类学的专著。该部著作分上、中、下三册,分别于1956年、1973年和1983年出版发行。作为我国较早的昆虫分类著作,《昆虫分类学》一经出版,即受到广泛重视,成为该领域重要的参考书目及大专院校教材,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科学专著。
著者比较和梳理了昆虫进化、发展间的亲缘关系,构建了昆虫纲的分类系统:二亚纲(subclass)、三大类(division)、十部(cohort)、三十四目(order)。
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学的基础,该书对昆虫分类学目的、内容、原则、方法等作了介绍,并以检索表形式对所述的目、亚目、主要科、属、种的群类予以鉴别和对比,循序渐进,有助于学者和广大读者研读。
蔡邦华院士深知昆虫学与农林、环境等国民经济行业的内在关系。《昆虫分类学》紧密结合实践,加大了对农林害虫、医学昆虫、资源昆虫、天敌昆虫、濒危和入侵物种等的具体分析,使这部学术著作同时起到了对生物多样性、医学和环境等多方面的指导作用。虽然从《昆虫分类学》上册出版至今60余年,但由于该书内容丰富、融通古今等,至今仍是我国最重要的昆虫分类学专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昆虫分类学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科研的深入,分类单元的大量变动,分类方法和技术的不断更新,该著作中的一些目、科、属及其论述亟待补充和修订。结合原作者蔡邦华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对该书,特别是对上册、中册的修改和补充的原则意见,我们本着“理顺增修”的原则,在原著框架内,结合昆虫分类学最新成果,增补了有关目、科、属物种数量及主要参考文献等。
现将主要的增订内容介绍如下:
一、增加了螳虫脩目。这一种类的昆虫外部形态特征既像螳螂又像竹节虫,故名螳虫脩目,但螳虫脩目的前胃形态与蛩蠊目相近,而从螳虫脩目核酸序列数据和螳虫脩目神经肽分析,螳虫脩目更有可能与蛩蠊目是姐妹群关系,现列于本书处。
二、对第一版出版后在中国发现的三个目进行了补充。根据尹文英院士的工作,对原尾目列出分科检索表并增设为9个科;根据黄复生研究员等人在西藏以及台湾等地的调查发现,将缺翅目建1科2属4种;根据王书永研究员在吉林的发现,中华蛩蠊确立1科并增设分属和分种检索表。
三、对各个目、科的主要特征、生物学、研究史略等作必要的补充说明。增添翅、脉序、外生殖器、内部器官系统构造等分类特征图。
四、增添了我国产的重要物种资料,包括倍蚜、松毛虫、小蠹、白蚁等重大害虫和天敌昆虫等,从中可以进一步看到我国分类学从萌芽、成长到较为完整学科的一些具体发展脉络。特别是有关白蚁的特征图,既全面,又典型,对初学者有重大参考价值。书中也补充了蔡老团队后续发展的工作,如殷蕙芬关于小蠹、侯陶谦关于松毛虫等的研究成果。对蔡老的研究如小蠹受灾危害的状况,以科学史料加以反映。基于作者对中国台湾的特殊情感,对多数只有台湾产的昆虫特别加以了注明。
五、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审编出版的有关词汇、书刊对全书学名和名词进行了订正;增加了当前有关目(科、属)世界和中国已知昆虫的物种数量;还增补了主要参考文献1300余篇(部)。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的修订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等诸多单位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帮助和支持;编写中也参考和引用了有关专家、学者的书刊资料、插图、数据等;苏德明、彩万志、程家安先生浏览审阅了全书,分别对有关部分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宝贵的建议。九十四岁高龄的尹文英先生认真细致地对原尾目等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特别提供了她的原尾虫手绘图;陈学新、何俊华、李绍文、梁爱萍、乔格侠、吴燕如、杨定、杨平世、杨星科、袁锋、张雅林、周欣等专家和学者在百忙中分头审阅了有关章节,提出不少修改意见。此外,感谢加拿大昆虫学家Ana Maria Farmdkis Velderman和King Wan Wu二位先生对本书内容的校核。在多方帮助下使三册原著得以合并成一册出版。在此,我们对以上各方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的编辑出版由蔡恒胜全面策划;原尾目、缺翅目、等翅目、小蠹科由黄复生执笔;其余部分由蔡晓明执笔,并由蔡晓明统稿。由于我们学识有限,工作量大,时间仓促,文中难免出现差错,在此,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我们真诚希望《昆虫分类学》(修订版)老树开新花,为当今的深化改革、科技创新,振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
《昆虫分类学》(修订版)策划及执笔者
2017年2月于北京
第一版前言
昆虫类是生物界最大的一纲,地球上到处都有它的踪迹,与人类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都有密切关系。我国自从解放以来,为了恢复和增加生产,昆虫问题,就普遍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注意。党和政府,为了加速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对于此项生物学科的普及和研究,尤给予高度的关怀,不但对于若干种重大害虫,如蝗虫、钻心虫、黏虫、蚜虫、红铃虫、红蜘蛛以及苍蝇、蚊子等的为害,要在七年内达到基本消灭,并且希望把这类科学研究,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之末,能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在劳动人民的要求下和国家远景发展的计划下,双重影响,益加沸腾了昆虫学工作者奋斗的信心!
昆虫分类学是研究昆虫学的入门,也是这门学科理论结合实际的关键。作者自早年执教大学的昆虫学以来,编写教材,曾加重视,但以学识浅陋,积三十年而未印行。到1951年起,因客观需要,和竺可桢、李世俊诸同志并爱人陈绵祥的鼓励,才增订旧稿,辑为此书。在印行前又承昆虫学家朱弘复、忻介六、周尧、胡经甫、陈世骧、徐荫祺、邹钟琳、赵修复、刘崇乐、萧采瑜诸教授(笔画顺)分头审阅,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修正补充;但全书超越六十万字,错误和不适当处一定仍旧很多,更进一步,希望各方贤达,提出指正。书中若干图片,承刘玉娟、梁静莲诸同志代为绘成,一并在此致谢。
作者志于北京中国科学院昆虫研究所
(1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