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丝绸之路与吐蕃文明

 

【书  名】丝绸之路与吐蕃文明

【作 者】杨铭,李锋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索书号】D829-51/8042

阅览室社科三阅览室

 

作者简介

 

杨铭,男,1952年9月生,重庆江津人。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特约研究员。出版或合作出版书籍10余部,发表文章近百篇,获直辖市、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代表作品有:《氐族史》、《吐蕃统治敦煌西域研究》、《西南民族史研究》、《土家族与古代巴人》、《唐代吐蕃与西北民族关系史研究》等。

 

内容简介

 

    一条神秘的道路,一个民族远去的历史,连接着古老的东方大地,融汇了世间百态的故事,丰富了恢弘博大的中华文明。

 

    作者在历史文献的基础上,生动地展现了丝绸之路所经路线和吐蕃文明的发展及历史影响。

 

    描述了丝绸之路发展史、吐蕃文明文化交流史,具有很好的知识性和可读性。

 

    精美彩色插图,用多幅图片镜像展示了历史人物和丝绸之路图景。

 

    本书以作者多年研究的吐蕃统治敦煌西域历史为基础,以通俗易懂的文字内容和生动的图片,描述吐蕃进出敦煌、统治敦煌的历史,着重突出吐蕃制度文明、物质文明在敦煌宝库中留下的精华部分,以及历史影响。全书分为七章:第一章 吐蕃崛起与挺进出敦煌;第二章 划分部落与计口授田;第三章 蕃汉交织的官吏系统;第四章 虔诚浩大的抄经运动;第五章 形制多变的洞窟壁画;第六章 流出国门的吐蕃写本,共计约10万字,图片50余张。

 

    丛书简介:“丝瓷之路博览”是一套普及丛书,试图以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广大读者介绍稳定可靠的古代中外关系史知识。由于涉及形形色色的文化背景,故古代中外关系史可说是一个非常艰深的研究领域,成果不易为一般读者掌握和利用。但这又是一个饶有趣味的领域。从浩瀚的大海直至无垠的沙漠,一代又一代上演着一出又一出的活剧。既有友好交往,又有诡诈博弈,时而风光旖旎,时而腥风血雨。数不清的人、事、物兴衰嬗递,前赴后继,可歌可泣,发人深省。毫无疑问,这些故事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前言

 

    当你走进莫高窟第323窟,一定会像其他人一样,在窟内的北壁驻足下来,因为这面墙壁上有四组画面吸引着你的眼球。画面中一个皇帝模样的人在“甘泉宫”跪拜完佛像后,带着一群大臣、侍从到郊外送别一个使臣。只见这位使臣向皇帝跪拜辞别后,就骑着马,带着随从、行装,朝远处的崇山峻岭走去,而山岭之间到处是荒无人烟的景象。在经过长途跋涉之后,使臣终于到达一个城内有佛塔的地方,几个比丘状的人正迎候在此。看到这里,或许你仍然对画面内容不甚了解。但有幸的是,我们在壁画的榜题中发现“前汉中宗既获金人,莫知名号。乃使博望侯张骞往西域大夏国问名号时”的字样。无疑,这幅壁画描绘的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画面。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任务,但是他的这次出使却开辟出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通道,这条通道后来被学人们称为“丝绸之路”。对于丝绸之路的具体走向,学人们有诸多不同的看法,现今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丝绸之路指的就是中国经中亚通往南亚、西亚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有大量的中国丝织品经过这条道路向西运输,所以这条道路才被称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这一名称最早见于《中国亲程旅行记》一书,该书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 1877 年出版。

 

    自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汉王朝和西域之间就开始了正式交通,自此揭开了丝绸之路发展和兴盛的序幕。我们常说的一般意义上的丝绸之路,是指在这条道路上发生的关于丝织品的贸易,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道路已不仅仅是一条贸易通道,它已成为古代中国、中亚、西亚之间,以及通过地中海连接欧洲和北非交通路线的总称。我们也注意到在丝绸之路上分布的众多国家和民族,这条道路的变迁同时也见证了这些国家和民族的兴起、发展,乃至衰亡。一览世界历史发展的行政版图,你会发现与丝路有关的国家和民族数量极多,与其有关的故事,总有一些至今仍让人津津乐道。而我们在这里将要讲述的是一个与丝路有关的民族—古代藏族及其建立的高原政权—吐蕃王朝,曾在7世纪至9世纪的两百多年中,活跃于青藏高原及其临近地区,并通过丝绸之路,与周边的国家和民族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吐蕃王朝 7 世纪初在青藏高原兴起后,逐步统一了邻近的苏毗、羊同、党项、吐谷浑,接着将扩张的触角伸向了唐朝的陇右、河西,与唐朝在这些地域进行了激烈的争夺。755 年,中原发生“安史之乱”,唐朝将驻守河陇和西域的驻军调往内地平叛,吐蕃趁乱占领了这些地区,从而切断了唐朝通过河西走廊与西域之间的交通,迫使两地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只能通过河西走廊北面的回鹘汗国来进行。吐蕃势力兴起后,为了建立和发展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吐蕃打通了从青藏高原东北通往陇右、河西的“吐蕃—青海道”,从藏南通往泥婆罗、印度的“吐蕃—泥婆罗道”,从阿里向北通向塔里木盆地的“吐蕃—于阗道”,以及往西通往兴都库什山脉的“吐蕃—勃律道”。吐蕃在打通青藏高原通往外部的这些丝绸之路支线时,借助这些丝路通道,将自己的部落建制、告身制度、驿递方式、佛教文化、香料等,带到了西域乃至更远的地方;同时也把西域的文字、佛经、建筑技术,唐朝的工艺、音乐、美术,突厥的法律制度,于阗的玉石等,带回了吐蕃。

 

    与此同时,在这些交错的丝路上,也上演着吐蕃与各民族和亲的史话,以至于今天在丝路沿线还流传着一些美丽动人的故事。从更深层次讲,这些丝路通道也是青藏高原上各民族与其他民族迁徙和融合的通道,在中国乃至世界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促进了吐蕃文明的发展,同时吐蕃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影响到了周边的区域,这些交流促使吐蕃文明发展到令人瞩目的高度,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那么多令人惊叹的成果。为了将吐蕃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中国其他地方,以及中亚、西亚等地之间的交流让世人知晓,我们特撰此书,向读者细细道来。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