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稀见明代戏曲丛刊
【作 者】廖可斌 著
【出版者】东方出版中心有限公司
【索书号】I237/0010
【阅览室】社科一阅览室
作者简介
廖可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中国古代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明清文学、古代戏曲小说。
内容简介
1. 稀见版本,搜集不易。丛刊共收录明代杂剧42种,传奇38种,另有230种剧码的佚曲。所选用的戏曲底本,均属稀见版本。其中有至少28种剧本(杂剧10种、传奇18种)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仅存存本,搜集极为不易。例如胡汝嘉《红线金盒记》,今仅日本大谷大学藏有《四太史杂剧》本;无名氏《文渊殿》,今仅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善本库藏有钞本;林章《青虬记》杂剧和《观灯记》传奇,今仅存于日本国立公文书馆藏《林初文诗文集》十九卷本中。丛刊的点校出版,为明代戏曲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2. 一流团队,合力打造。由古典文学专家廖可斌教授任主编,浙江大学徐永明教授任副主编,各册主编分别为:杂剧卷(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传奇卷一(浙江大学周明初教授)、传奇卷二(浙江大学汪超宏教授)、传奇卷三(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 传奇卷四(浙江大学楼含松教授)、传奇卷五(复旦大学黄仁生教授)、佚曲卷(两卷,均为徐永明教授)。参与点校整理的还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王馗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孙书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志良教授、黑龙江大学张安祖教授、韩国汉阳大学吴秀卿教授等古代戏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有关机构的中青年学者。整理团队实力雄厚,为丛刊的学术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校点出版,便于阅读。丛刊采用了校点排版的整理出版方式。戏曲文献形态有其特殊性,刻本大多都是坊刻,质量较差,往往版面漫漶,字迹模糊,曲白不分,异体字满眼皆是。大多数抄本更是字迹潦草,难以辨识。为了省力,有些语句就用符号表示,并不全部钞出。戏曲文献的整理又有其特殊性,戏曲有曲牌,有白,有曲词,有科介;曲词需核以曲律,有时还要分正衬,比整理一般诗文作品更为复杂。丛刊整理者和出版社编辑经过不懈努力,克服这些困难,终于将这套文献奉献于世人面前。
4. 戏曲艺术,雅俗共赏。明代戏曲是中国古代俗文学的典范。丛刊中的部分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与人们所熟悉的部分知名作品相比也毫无愧色,堪称被埋没的艺术瑰宝,应该被增补充实到明代戏曲优秀作品的长廊之中,以利于我们对明代戏曲的艺术成就作出更充分更准确的估价。与诗歌、散文等文体相比,戏曲、小说是相对更贴近现实生活的艺术形式。丛刊所收作品,有助于我们认识明代特别是中晚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
《稀见明代戏曲丛刊》是全国高校古委会资助项目,并获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由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主编,点校整理者均为古代戏曲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丛刊共8册,456万字,收录《六十种曲》《盛明杂剧》《孤本元明杂剧》《古本戏曲丛刊》等大型曲籍以外的稀见明代戏曲79种,以及230种明代戏曲的佚曲,是对明代戏曲文献的又一次大规模搜集整理。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剧本是海内孤本或某种版本的仅存存本,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其中的部分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助于我们认识明代特别是中晚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也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认识明代特别是中晚明戏曲体制形式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