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字号 标准
澄鑒堂琴譜

 

                 【书  名】澄鑒堂琴譜

                 【作 者】(清)徐常遇  編著

                 【出版者】中國書店

                 【索书号】特/J648.31/5064(2)

                 【阅览室】特藏阅览室


作者简介


徐常遇,清代扬州人,字二勋,别署五山老人。生于康熙年间。精音律,为广陵派创始者。对传统琴曲力主保持原貌,反对增改。主张取尹柔和,节奏自由,崇尚淳古淡泊。辑有《澄鉴堂琴谱》。顺治间徐常遇(字二勋),辑有《响山堂琴谱》(今仅存残帙十五曲),又精研指法,著《琴谱指法》。至康熙五十七年(1718),由高官年羹尧出资合刊二书,更名《澄鉴堂琴谱》。此谱计收三十七曲,其中十四曲与《松弦馆琴谱》总体相同。普照序称徐常遇琴音“淳古澹泊”,谓之源于虞山,似无疑问。孔毓圻序云:“近代流派庞杂,殆有甚焉,繁音急节,取悦俗耳;甚且和以人声,俚歌梵呗,阑入其中,名为雅而实流于郑。……欲求复古必崇雅音,欲审雅音必先正谱,欲正谱必先讲指法。”辑谱思想也与严天池所昌相通。


内容简介


    中国古代琴谱。徐常遇编有《琴谱指法》,公元1702年初刻于响山堂,以后又重刻于澄鉴堂,经他三个儿子校勘成书,就是现存的《澄鉴堂琴谱》。他的长子徐祜,字周臣。三子徐祎,字晋臣。他俩人年轻时曾去北京报国寺,"拥弦角艺,四座倾倒。"一时京师盛传"江南二徐"。康熙皇帝"闻其名,召见畅春院。祜、祎对鼓数曲"。弟兄三人中以徐祎的成就最大,他父亲的琴书编辑出版,主要得力于他。《扬州画舫录》中也说:"扬州琴学以徐祎为最。"有人以唐诗:"一声之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来赞美他的弹奏。徐祎的儿子徐锦堂,继承了父亲的琴学,并传给了广陵派的后继者吴仕柏。

 

    卷前有清康熙壬午重阳日辅国公普照题序,广宁年希尧题序、白山书辂草序,及康熙辛巳夏四月昆山徐秉义书等诸多序,之后为自叙和琴谱指法,再次为目录,计三十七曲琴曲。

 

    中国书店出版社社长于华刚介绍称,该琴谱此次再版参照了康熙年间精印版《澄鉴堂琴谱》,一函五册,由广陵琴派的重要传人、广陵琴社的第二任社长孙金绶担任顾问,中国书店出版社与钧天坊联合出品。

 

    谈及再版《澄鉴堂琴谱》的意义,该琴谱再版主编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钧天坊创始人王鹏坦言,中国古琴老琴谱的出版其实涉及到古琴文化传承的问题。他说:“无论当今社会如何变化,无论古琴将会走向何方,无论未来古琴的派别是否还依然清晰存在,老琴谱再版都对中国古琴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音乐学院雅乐研究中心主任杨春薇也称,除了记录古琴曲,古人还会把自己对琴曲的心得等都写入琴谱中。“所以琴谱实际上是包含很多信息量的文献资料,这也让大家在今天可以通过琴谱去了解古人的精神去向。”

 


字号设置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