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 名】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
【作 者】陕西省档案局 编
【出版者】西北大学出版社
【索书号】G649.29/1018
【阅览室】中校区文科阅览室
作者简介
陕西省档案馆(局)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22452平方米。现馆藏490个全宗,64万卷(册)、6.8万件档案资料。主要分清代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西北大区档案及建国后省级机关档案五部分。其中最早的纸质档案为清代乾隆十七年(1753年)的土地契典,最早的资料为明代正德十四年(1519年)《朝邑县志》及《四部备要》等;档案载体以纸质为主,并有照片、胶片档案及少量麻布、铜质、玉质等其它载体的实物档案。
陕西省档案馆其中有清代陕西地方政府的档案,反映了禁烟、灾情、捐济、民事纠纷、金融、工商、军机、涉外、钱粮奏销等方面的情况。民国时期的有国民党陕西省党部、陕西省政府、参议会的档案,有关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活动的函件、手迹、照片等,如“四一二”大屠杀前后国民党军政要人的来往电报,反映何应钦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签订“何梅协定”的电报,国民党军队围堵红军长征的兵力部署、“匪”情调查报告、军事战斗情报,以及反映西安事变的珍贵史料等。革命历史档案丰富是馆藏的主要特点,尤其是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档案,比较完整、系统,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实行民主建政、减租减息、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整风整纪、锄奸反霸,解放战争时期粉碎国民党军队进犯、进军大西北等各方面的情况。一些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亲笔手迹、讲话材料、往来函件等尤为珍贵。另有革命历史报纸20余种。
内容简介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套装上下册)》是从第一手馆藏34799件档案中精选而出的西北联大史料,分为上下册,包括大学西迁的酝酿、国民政府相关章则训令、学校概况、学校重要会议记录、大学制度建设、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教职员、抗战与军训、学生、学术期刊、高等教育演讲文选和高等教育专题文选等内容。以“上级训令”和“学校呈文”为主线,以教师、学生、学术、教学、抗战与军训、期刊目录、教育演讲稿和高等教育专题文献活动等为辅线,形成了纵横互补的完整文献体系,是一部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学术著作。
前言/序言
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是陕西省档案馆的重要珍藏。馆藏以其后继校院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的类目保存。其中在国立西北大学目下,存有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案卷,另存有1946年8月并入的国立西北医学院、1949年并入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陕西省立医学专科学校、西安政治学院的部分档案。目前,纸质档案和数字化的西北联大与其后继校院档案有:国立西北大学纸质档2019卷,数字化档1031卷,17829件;国立西北工学院纸质档963卷,数字化档1062卷,7357件;国立西北农学院纸质档2001卷,数字化档2044卷,9613件。总计纸质档4983卷,数字化档4137卷,34799件。
编纂人员在南京大学图书馆和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和档案馆、北京、天津有关部门,西北大学图书馆和档案馆、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和档案馆作了长期的文献调研与积累。《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以下简称《选编》)工作启动后,重点在陕西省档案馆、汉中市档案馆、城固县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江苏省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和档案馆及古农史研究所,作了进一步的史料搜集和调研。搜集的史料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由上而下文档”为主要来源,以陕西省档案馆所藏“由下而上文档”为主要来源。
《选编》全部内容与已经出版的同类书籍——姚远主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西北联大史料汇编》和《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史料摘编》最大的不同是,该两部史料汇编大多依据的是期刊或校方汇编过的二手资料,而我们依据的是政府和当时校方历年积累的第一手档案,并以“上级训令”和“学校呈文”为主线,辅之以教师、学生、学术、教学、抗战与军训、期刊目录、教育演讲稿和高等教育专题文献等,形成了纵横互补的完整文献体系。
其特色主要有:
一是新增“大学西迁的酝酿”一章,反映了七七事变之前,西北地区与平津高校的接触、初步合作,以及与国民政府行政院就北平大学或北洋工学院迁陕事先协商等历史过程,使七七事变后的高校大规模西迁变得水到渠成、合理自然,也使西北联大“一分为五”展布西北和扎根西北,显得顺理成章。
二是发现了西安临大一西北联大第一次常委会议至第八十二次常委会议记录中的67次常委会议记录的档案,加上与教育部的往来文档,较完整地反映了战时大学常委议决制的诞生、运行和结束过程,成为反映我国战时大学治理机制的完整档案文献。
三是新增西北联大与后继五校历任教职员、历届毕业生名单,注重反映著名教授的聘任和杰出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所涉:首次提出“转化温度”概念及活度理论,奠定中国冶金物理化学学科的魏寿昆院士;首创地壳波浪镶嵌构造学说的张伯声院士等教师;开国大典播音员齐越;习近平主席接见的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著名作家柳青;被毛泽东赞为“救了大半个新中国”的赵洪璋;打破核垄断的吴自良等杰出学子,都作了重点反映,从而奠定了广泛的读者基础。
四是首次列入抗日战争期间西北联大前身北平大学、北平师大、北洋工学院,后继院校西北农学院、西北工学院、东北大学,以及汉中办学地遭受敌机轰炸的档案,是以前各校校史或有关史料汇编未曾有过的内容,从而使人深切地感触到战时办学的艰难,即便远迁秦巴山间盆地,亦免不了敌机轰炸,激励今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办学环境。
五是在省馆发现一本《青年军第三大学补习班同学录》(含官佐简历名册),反映了战时“十万青年十万军”运动中青年远征军在陕驻军和参战前培训补习的历史线索,以及国立西北大学、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西北农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学生从军、教授从军的概貌,可了解高校师生投笔从戎积极投身抗战的历史过程,也由此开启了陕西抗战史研究的新视角。
六是期刊发刊词和目录,以及教育演讲稿和教育学论文的选择列入,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学术性和思想性,学者可由此研究西北联大的战时教育思想,研究西北联大培养9000余名学生、养成700名教授和2000余名教职员队伍的巨大办学成就是如何取得的;何以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做出70余项影响人类或影响中华文明的重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