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3点,“敬文书话”第六场“谈谈汪裕雄教授的审美意象研究”读书沙龙活动在图书馆二楼经典阅览室如期开展。此次沙龙,由文学院项念东教授主持,文学院汉语言文学(非师范)专业2015级本科生夏兴才同学主讲,文学院李伟教授以及包括读者协会会员在内的三十多位本科生、研究生同学参加了现场讨论。
夏兴才同学基于自己刚刚完成的关于汪裕雄教授审美意象研究的学年论文,用“一个中心”、“两个人”、“三本书”总结了自己对汪裕雄教授学术生平及美学研究的理解,继而详尽地剖析了汪裕雄教授“审美意象学”的理论创构。他从辨析“象—意象—审美意象”入手,讲到汪裕雄先生“美在意象”观点的提出,以及其“基于意象的思考”,以诗乐意象、楚骚意象以及艺术之外的自然山水为例,引发大家思考“审美意象”背后的理论问题。所讲内容条理清晰,浅显易懂,即使非中文专业的同学也能很轻松地把握脉络,很愉快地接受讲座中所传授的知识。最后夏兴才同学回答了大家的提问,同时又对讲座中出现的几个细节问题做了重点强调,使同学们受益匪浅。
“汪老师的书很难懂,但很有价值,虽然书中的部分内容至今我仍读不懂,但时读时新,常读常新。汪老师的《意象探源》中所揭示的深刻观点,我敢肯定在数十年、数百年后仍然能够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现场交流中,李伟教授以这番话告诫同学们,人文学科要靠阅读量的积累,不要仅仅局限于“暂时的不懂”,要敢于攻坚克难,能“钻进去”,也要能“跳出来”。项念东教授在发言中回忆起学生时代所受汪裕雄先生的谆谆教诲,以及汪先生重病缠身之际仍旧保有的“传道、受业、解惑”的师者风范。项老师以及李老师都是汪裕雄先生的学生,他们都谈到,汪裕雄教授对美学问题的深刻思考、所秉持的学术精神,以及身为师者的情怀,值得后来者永远铭记。在安徽师大90年的办学历史上,很多学科都曾涌现诸如汪裕雄教授这样学术精深、默默贡献的学者,他们并不在意如何亮丽的学术光环,却是学生心目中永远的“先生”。
沙龙最后进行了赠书环节,从现场读者中抽取了10位有缘人,项念东教授赠予大家每人1本汪裕雄先生的代表作《审美意象学》。讲座在与会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同学们一致认为这场讲座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文化意义,不仅是对汪裕雄先生20世纪审美意象美学的初探,也是对已作古的汪裕雄先生的深刻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