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晚,敬文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灯火通明,座无虚席,敬文讲坛2010年第九讲正在这里举行。本讲由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理事、文学院美学文艺学硕士生导师、省级教学名师、知名学者陈文忠教授为广大学生做题为《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关于“生命的一次性”的思考》的讲座。讲座由图书馆馆长庄华峰教授主持。
陈文忠教授首先从一个哲学家的“生”与“死”谈起,向大家介绍了美籍华裔哲学家傅伟勋先生与他的两本书(《从西方哲学到禅佛教》和《死亡的尊严与生命的尊严》),以及由此引发的他对于“生命的一次性”问题的思考。这是一个冷峻而严肃的问题,一个近乎残酷的话题。但是,这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真相”,也是生命存在的本质之所在;这更是一切生命哲学的逻辑基点,也是一切哲学家思考人生问题的事实基础。陈教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实用理性”下对生命真相采取的是“存而不论”的回避态度,当代中国人对生命大多抱着“畸形养生学”的盲目心态,而西方哲人多在“逻辑理性”下对生命进行着“向死而生”的积极思考。据陈教授介绍,“死亡学”(thanatology or studies of death and dying)研究和“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课程在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随后,陈教授在中西哲人思考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颇具特色的学理分析:从致思途径上提出“生命哲学”与“死亡哲学”两大课题和生与死的双重智慧;从内涵上对“生命的一次性”内涵进行了多维解读,指出其中有七层意蕴,即从生命的诞生看它具有偶然性,因而要感恩生命;从生命的存在看它具有珍贵性,因而要敬畏生命;从生命的经验看它具有累积性,因而要充实生命;从人性的本质看生命具有相似性,因而要携手生命;从生命的个体看生命旅程具有独特性,因而要创造生命;从生与死的关系看生死过程具有同一性,因而要善待生命;从生命的理想看,自然生命具有有限性而精神生命则具有无限性,因而要超越生命。
最后,陈教授指出“生命的一次性”的命题,可以引发我们从“生命的诞生”到“生命的告别”的全过程的深入思考,并对自己的生命做出全盘的规划。他告诫青春蓬勃的大学生,在生命之初就认识到“生命的一次性”的真相,认识生命的珍贵和尊严,以长远的眼光在整体上规划自己的生命,就可以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完成人生的使命,创造生命的奇迹,真正做到珍惜生命,笑对生命,无愧生命!
短短两个小时,陈文忠教授妙思频发,慧语迭出,他以自身的生命体验、娓娓道来的诗化语言、清晰的理性思维、崇高的人格魅力,把听众带入了一段认识生命的旅途。讲座结束后,陈教授还和同学们进行了20分钟的互动,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和困惑。场下经久不息的掌声,表现了同学们对陈老师由衷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同学们都表示获益匪浅,对人生的全盘规划有了更理性的认识。(文/文学院 刁俊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