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党员学习 >> 正文 >> 列表

图书馆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材料(2018年第9辑)

添加时间:2018-11-26    预审:朱东妹    点击量:

图书馆党总支中心组学习材料

图书馆党总支 编印                     201811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2、人民观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成就与努力方向

3、《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1、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

教党〔2018〕5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党委:

  2018年9月10日至11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深入分析研究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构划了蓝图、指明了方向。为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充分认识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一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的大背景下,党中央隆重召开新时代第一次全国教育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和部署,并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凸显了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对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深刻理解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时代背景,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的责任感使命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行动姿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思想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考察并同师生座谈,多次主持会议审议教育重大议题,就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贺信回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中深刻回答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把我们党对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全面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首要任务就是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实现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作为。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使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战略部署,推动健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体制机制,加快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教育强国。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政治原则,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自觉自信,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价值追求,不断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鲜明导向,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以改革激活力、增动力。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深刻理解和把握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的重大意义,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努力写好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奋进之笔

  (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责任,在组织领导、发展规划、资源保障上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二)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和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着力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三)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提高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从政策和待遇上支持乡村教师扎根农村。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四)回应人民群众教育关切。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促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控辍保学工作,加快消除城镇“大班额”现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依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提升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水平,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每个人成长成才创造条件。

  (五)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系统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着力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提升我国教育世界影响力。

  (六)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各级教育部门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加强各级各类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维护校园稳定。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确保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落地

  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系统的首要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要牢牢抓住这次教育大会的历史性机遇,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迅速行动、主动担当,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一)明确工作要求。一是要“新”。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跳出传统工作套路,从内容、形式、载体、方法、手段等方面,对贯彻落实工作进行改进和创新。二是要“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负责尽责,体现教育系统特点,提高学习宣传贯彻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实”。着眼于落下去、出效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紧扣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具体的、适宜的、分类指导的方式,确保大会精神落地落实。四是要“深”。加强理论概括、学理支撑和经验集成,不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大会精神升华到规律层面,转化为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二)把握工作方法。一要“转时态”。一切工作保持在党的十九大后的时间频道,进入教育大会后的工作节奏,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当前和长远相衔接、重点和全面相结合,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分阶段逐步深化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工作。二要“转语态”。切实加强话语方式创新,坚持党言党语、民言民语和学言学语并举,坚持理论深度、实践力度和情感温度并重,更多运用生动鲜活的宣传方式,用大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三要“转状态”。以奋进的状态、改革的方法和创新的思路,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同推进实施教育“奋进之笔”结合起来,种好“责任田”。四要“转心态”。进一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把“四个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教育的自信,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不断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三)开展精准行动。一是传达行动。通过召开党委(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等方式,迅速将大会精神传达学习,对贯彻落实各项工作作出安排。二是宣讲行动。各单位参加全国教育大会的同志要带头开展深入细致的宣讲活动。同时,要统筹用好新媒体、自媒体、融媒体、“两微一端”开展生动多样的学习宣传,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领会把握核心要义。三是培训行动。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实现对分管教育的党政干部、教育行政干部、校长和教师的全覆盖,确保教育战线把大会精神把握准、理解透、落实好。四是研讨行动。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充分发挥教育系统优势,组织广大教师和专家学者深入开展研讨活动。以学校(院、系、所、中心)为基本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同上一堂教育大会专题课,进行深入交流。五是调研行动。深入推进在教育系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工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大会要求,进一步锁定问题、找准障碍、提出对策。

  (四)健全清单制度。一是问题清单。围绕中央关心、百姓关切、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列出近一两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二是课题清单。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组织力量进行研究阐释,明确本地本校贯彻的思路举措。三是政策清单。对标中央的新精神新要求,系统梳理和诊断现有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文件,认真做好“废、改、立、释”各项工作。四是任务清单。制定本地本校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分工,明确各项工作进度安排和时间节点。五是责任清单。坚持政治任务和岗位职责相结合、一般要求和特殊规定相结合,把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的责任明确下来,加强督查督办。

  各地要按照大会要求,于2019年5月底前召开本地教育大会,研究部署本地教育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文件。

  各地区各部门各学校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有关情况,请及时报告我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

2018年9月14日

 

 

 

 

2、人民观察:教师队伍建设的重大成就与努力方向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习近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事关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战略部署,对尊师重教提出更高要求,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认识当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状况、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品质、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根本保障。

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我国现有各级各类专任教师近1627万人,分布在51万多所学校和幼儿园,为2.7亿在校生传道授业,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对广大教师无比关心、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每年教师节都通过到学校视察、看望慰问教师、致祝贺信等方式,对全国教师表示亲切问候,就教师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亲自推动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教师队伍建设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取得重大成就。

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完善。2012年,教育部分别制定加强中小学教师和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文件,构建了覆盖大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制度体系。2018年制定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分类提出教师职业行为倡导标准和禁行底线。

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严控师范院校改制、摘帽,师范院校稳定在180所左右,其他参与教师教育的院校稳定在380所左右,教师教育专业点保持在5000个左右。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新机制普遍建立。

教师国培体系建立健全。2012—2018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教师“国培计划”专项经费超过137亿元,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超过1200万人次,有力带动了各地5年一周期360学时的教师全员培训。

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加强。通过实施“特岗计划”,2012—2018年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省份共招聘51万名特岗教师,持续为乡村教育输入“新鲜血液”,优化了乡村教师队伍结构。2013年教育部启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到2018年已经安排专项经费153亿元,覆盖725个贫困县,惠及130多万名乡村教师。

推进教师编制配备改革。国家统一了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教师配备标准,倾斜支持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通过定期交流、学区一体化管理、教师走教等方式,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和薄弱学校流动。

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职称,2016—2018年评审为中小学正高级职称者达9000人。同时,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全面下放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权。

教师整体素质结构得到优化。据2017年统计,教师学历层次得到提升,有93.7%的小学教师取得专科以上学历,82.5%的初中教师取得本科以上学历;年龄结构日趋优化,普通高校、中小学教师中45岁以下的分别占69.8%和70.5%;师生结构比例趋于合理,与2012年相比,小学生师比降低了0.59个百分点,初中生师比降低了1.18个百分点,高中生师比降低了1.82个百分点。

在看到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要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在需求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受城镇化进程、全面二孩政策、高考改革等因素影响,教师队伍在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愈发突出。比如,教师队伍配置在区域、校际还不平衡;教师培养还不充分、不完善;一些地方对教师关心不够,重硬件轻软件、重外延轻内涵的现象比较突出。我们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正视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全方位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我们要牢牢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使教育改革发展更有活力,让教育现代化动能更加强劲。当前,尤其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加强党的领导,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方向。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师工作各方面、各环节,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切实将广大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上来,担负起新时代教师的神圣使命。

突出第一标准,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广大教师要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要求,像春蚕吐丝那样竭心力,像蜡炬成灰那样发光热,像和风细雨那样润心田,像孺子牛那样做人梯。新时代,要更加突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全面强化师德教育,加快建设师德全员养成体系。

适应发展需求,推进教师教育振兴。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母机。新时代,要统筹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坚持师范院校的师范主业不动摇,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鼓励有基础的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教师培养质量,持续为教育发展供给优秀师资。强化教师发展中心和教师培训者队伍建设,建立教师全员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改革实施“国培计划”,大力开展混合式研修,组织高质量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

围绕效能优化,推进教师管理改革。优化管理效能是增强教师队伍发展活力的关键。新时代,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稳步推进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打通教师职业上升通道。推进县域内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促进师资均衡配置。健全聘用引进、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管理制度机制,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探索优胜劣汰机制。

拿出真招实招,保障教师待遇权益。根据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和中央相关文件要求,建立联动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科学调整教育支出结构,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确保国家各项惠师强师政策落地见效。对300万乡村教师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加大倾斜支持力度,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积极探索建立教师公共服务社会支持体系,完善教师从教保障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地位,营造尊师重教风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的思想是厚植尊师文化的源泉,良好家风中尊敬师长的礼教是尊师精神内化养成的土壤,醇厚校风中敬爱老师的规训是尊师行为固化的结晶,社会氛围中感念师恩的行动是礼敬教师的感召。要加强尊师宣传,明确教师的权利和义务,避免“校闹”。要共同唱响尊师风尚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按照教育现代化总体目标要求,到2022年,教师培养质量有较大提高,教师培训效果明显增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基本理顺,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深入开展研究,优化政策设计,推动基层探索,将国家政策化为操作方法,采取务实管用举措破解制约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问题。

来源:《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04日 05 版)

 

 

3、《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教育部公布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将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这些准则包括: 一、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得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及其他场合有损害党中央权威、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自觉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违背社会公序良俗。

三、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不得通过课堂、论坛、讲座、信息网络及其他渠道发表、转发错误观点,或编造散布虚假信息、不良信息。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不得违反教学纪律,敷衍教学,或擅自从事影响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兼职兼薪行为。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要求学生从事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宜。

六、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不得与学生发生任何不正当关系,严禁任何形式的猥亵、性骚扰行为。

七、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坚守学术良知,反对学术不端;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或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不得在招生、考试、推优、保研、就业及绩效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等工作中徇私舞弊、弄虚作假。

九、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不得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不得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

十、积极奉献社会。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不得假公济私,擅自利用学校名义或校名、校徽、专利、场所等资源谋取个人利益。